不同BMI中学生静、动态足平衡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BMI中学生静、动态足平衡能力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青少年足底压力特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通过遥测技术测试青少年足底平衡稳定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体重过轻青少年的研究更少。本研究通过鞋垫式足底压力感受器,无线遥测不同体重青少年在闭眼单脚站立、自然行走、慢跑动作时的优势侧足平衡参数,探寻其足平衡稳定性特征,为全面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性别和身高、体重的筛选,90名12-14岁初中生分为6组,分别是体重正常组(男、女)、体重过轻组(男、女)、体重超重组(男、女),每组15人。把筛选好的受试对象带入测试场地,确认优势足,选择优势足相应鞋号的测试鞋垫,分别把八个测压传感器贴粘在相应区域,把连好的蓝牙传输装置绑在受试者优势侧的小腿上,通过自主研发的爱博咨足底压力测试分析系统,遥测记录各组学生在闭眼单脚站立、自然行走、慢跑时的足平衡稳定性数值。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不同性别运动状态比较:男、女生闭眼单脚站立时,体重超重组男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小于正常组男生;体重超重组女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小于体重正常组女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行走时体重过轻组男生大脚趾受力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男生;前足内侧平衡高于体重正常组男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足平衡指标与体重正常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足跟旋转指标中体重超重组男生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男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超重组男生在自然行走中足内侧压力和小于外侧压力和,与体重正常组男生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跑时体重过轻组男生在慢跑第二压力点受力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超重组男生在前足平衡指标大于体重正常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前足内侧平衡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男生不同体重运动状态比较;体重正常组男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大于体重超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行走时男生体重过轻组前足内侧平衡大于正常组;大脚趾蹬地时受力数值大于正常组男生,体重超重组足平衡数值大于体重正常组;足跟旋转明显小于体重正常组男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超重组男生前足平衡数值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慢跑时体重超重组男生前足平衡数值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体重过轻组男生大脚趾蹬离地面时受力数值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超重组男生前足内侧平衡数值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足平衡数值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3)女生不同体重运动状态比较体重正常组女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大于体重超重组女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体重过轻组男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大于同组女生,体重过轻组女生平衡性差于同组别男生;(2)体重正常、超重组女生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分别大于同组别男生;(3)超重组女生足内翻情况明显大于同组别男生。(4)在自然行走和慢跑中随着运动速度的改变,体重过轻组男生第一、二跖骨受力在增大,大于体重正常组男生。(5)体重超重组女生在不同运动状态中的平衡性差于超重组男生,应及时预防因平衡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关键词】:足平衡 中学生 足底压力 体重 BMI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20
- 1.1 选题依据11-12
- 1.2 文献综述12-20
- 1.2.1 平衡与人体平衡研究12-16
- 1.2.2 平衡与足底压力研究16-18
- 1.2.3 单足支撑对平衡能力的影响18
- 1.2.4 足底静态和动态应力研究18-19
- 1.2.5 优势侧与非优势侧足底压力关系的探究19
- 1.2.6 足平衡研究展望19-20
- 2 实验对象与方法20-24
- 2.1 实验对象20
- 2.2 实验方案20-21
- 2.2.1 实验分组20
- 2.2.2 实验时间的选择20-21
- 2.3 测试指标21
- 2.4 主要仪器及设备21
- 2.5 测试方法21-23
- 2.5.1 测试指标21-22
- 2.5.2 足底平衡稳定性测试分析22-23
- 2.6 数据处理23-24
- 3 实验结果24-40
- 3.1 不同运动状态时男女生各组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24-30
- 3.1.1 男生各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足跟的旋转对比24-25
- 3.1.2 女生各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足跟的旋转对比25-27
- 3.1.3 男生各组自然行走时的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对比27-28
- 3.1.4 女生各组自然行走时的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28
- 3.1.5 男生各组慢跑时的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28-29
- 3.1.6 女生各组慢跑时的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29-30
- 3.2 不同体重各运动状态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0-35
- 3.2.1 体重过轻组闭眼单脚站立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0
- 3.2.2 体重正常组闭眼单脚站立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0-31
- 3.2.3 体重超重组闭眼单脚站立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1
- 3.2.4 体重过轻组自然行走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1-32
- 3.2.5 体重正常组在自然行走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2
- 3.2.6 体重超重组自然行走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2-33
- 3.2.7 体重过轻组慢跑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3-34
- 3.2.8 体重正常组慢跑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4
- 3.2.9 体重超重组慢跑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性别比较34-35
- 3.3 男生各组不同运动状态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5-37
- 3.3.1 闭眼单脚站立时男生各组之间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5-36
- 3.3.2 自然行走时男生各组之间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6
- 3.3.3 慢跑时男生各组之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平均值比较36-37
- 3.4 女生各组不同运动状态时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7-40
- 3.4.1 闭眼单脚站立时女生各组之间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7-38
- 3.4.2 自然行走时女生各组之间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8
- 3.4.3 慢跑时女生各组之间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比较38-40
- 4 分析与讨论40-45
- 4.1 不同性别初中学生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特征40-41
- 4.2 不同运动状态下初中学生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特征41-42
- 4.3 不同体重初中学生优势侧足平衡稳定性特征42-45
- 5 结论45-46
- 6 参考文献46-51
- 7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天峰;;11~12岁正常儿童与肥胖儿童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袁明珠;;肥胖对青年人群平衡能力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栾天峰;;11~12岁肥胖儿童不同步速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步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谢丽京,李明玉,刘永祥;正常人静态姿势描记测定[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年01期
5 孟昭莉;元文学;郝欣莉;;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足平衡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07年02期
6 陈佑学;尤桂杰;杨少峰;;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与运动及性别的关系:定量对比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9期
7 叶松;;大学生慢跑时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46期
8 杨锋;;简析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J];魅力中国;2009年35期
9 闫松华;谭国庆;刘志成;;7~11岁肥胖儿童动态足底压力分布[J];医用生物力学;2010年02期
10 闫松华;董灿;杨进;孙世杰;刘志成;;性别与BMI对儿童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J];医用生物力学;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勇;不同年龄组健康男女站立平衡能力差异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徐海峰;不同运动状态下初中学生体重与优势侧足底压力特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4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57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