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陈式太极拳在临沂市的传承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02:16

  本文关键词:陈式太极拳在临沂市的传承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陈式马虹太极拳 传承 发展 技术 文化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大家园中较为突出的一家,关于《太极拳论》有诗曰:“千古人才非一家,班马李杜竟相夸;莫把拳论等闲看,百花园中一劲花。”马虹先生在传承陈公发科所传之陈式太极拳(现称陈式马虹太极拳)的过程中,不只是把太极拳看作是一支花,更是上升到学术、艺术的角度称其为文化拳。陈式太极拳在临沂传播的首要之功在于马虹先生,如今先生的拳术自成体系,在山东尤其是临沂的传播甚为广泛,全国多地都有陈式马虹太极拳习练、研究者,外国友人习之者也甚多。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修体悟法、调查法等方法,以临沂陈式马虹太极拳练习者为调查对象、部分第二代传人为访谈对象,对其历史渊源、技术体系、文化内涵及其在临沂传承发展的状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加以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陈式马虹太极拳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演变的,在“缠丝”特点的基础上又突出自身的习练特点——松、圆。2、马虹先生的四大武学贡献:开合美、螺旋美、轻沉美、意境美;实用技击的观点;武艺高低以人品为准的思想。3、陈式马虹太极拳以基本功、套路、推手及精确的力学原理的应用为技术体系。其技术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为:在拳理的指导下,将更精确的力学原理运用于从生活劳动中提炼出来的动作——太极拳中,使太极拳更贴近于生活劳动而又不同于生活劳动。4、陈式马虹太极拳在临沂传承发展的状况:①临沂市马虹太极拳习练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类型等方面呈现出不平衡性,因此其在练习年限、练习时间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②习练者学习马虹太极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继承传统;③马虹太极拳在临沂的主要传承途径及方式为师傅传授、师徒传承及地缘传承;④马虹太极拳习练者的活动方式以与老师、朋友一起活动为主;⑤习练者认为临沂市马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应该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宣传和交流,提倡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消除门派观念以求共同团结发展。5、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相比,马虹太极拳在套路式子数量上符合易理,式名上更接近生活,练法上较精细缜密,较为突出实用。6、陈式马虹太极拳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周易》中的阴阳消长在拳术中的体现;与儒家思想的相互融摄;道家思想在陈式马虹太极拳中的体现;医道经络学在陈式马虹太极拳中的应用;兵家学说在陈式马虹太极中的运用。
【关键词】:陈式马虹太极拳 传承 发展 技术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0 前言10-11
  • 0.1 问题的提出10
  • 0.2 研究目的意义10-11
  • 1 文献综述11-13
  • 1.1 太极拳健身作用的研究11
  • 1.2 太极拳文化方面的研究11-12
  • 1.3 陈式马虹太极拳的研究12-13
  • 1.4 文献评述13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3-15
  • 2.1 研究对象13
  • 2.2 研究方法13-15
  • 2.2.1 文献资料法13-14
  • 2.2.2 问卷调查法14
  • 2.2.3 访谈法14-15
  • 2.2.4 实修体悟法15
  • 2.2.5 比较分析法15
  • 2.2.6 数理统计法15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6
  • 3.1 陈式马虹太极拳15
  • 3.2 马虹太极拳的技术体系15-16
  • 3.3 马虹太极拳的文化传承16
  • 4 马虹太极拳在临沂的传承发展分析16-23
  • 4.1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练习者的基本情况16-20
  • 4.2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发展的主要传人20-21
  • 4.3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因素分析21-23
  • 4.3.1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中的拳礼21
  • 4.3.2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的传承途径与方式21
  • 4.3.3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流传发展的原因及继承、开展策略21-23
  • 5 马虹太极拳的技术体系及其发展演变规律23-32
  • 5.1 马虹太极拳的技术体系23-30
  • 5.1.1 基本功24-25
  • 5.1.2 套路25-26
  • 5.1.3 推手26-29
  • 5.1.4 力学原理29-30
  • 5.2 陈氏太极拳技术体系的演变形成规律30-31
  • 5.3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比较分析31-32
  • 5.3.1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比较31-32
  • 5.3.2 临沂市马虹太极拳与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在练法上的比较32
  • 6 马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32-41
  • 6.1 马虹太极拳之基理——易经33-35
  • 6.1.1 马虹太极拳的阴阳整体观34
  • 6.1.2 马虹太极拳的阴阳和谐论34
  • 6.1.3 马虹太极拳阴阳变化的螺旋运动形式34-35
  • 6.2 马虹太极拳与儒家思想的相互融摄35-36
  • 6.2.1 马虹太极拳的理论界限——中庸35
  • 6.2.2 马虹太极拳的指导思想——仁义礼让35-36
  • 6.2.3 马虹太极拳的修行之道——内圣外王36
  • 6.3 道家思想在马虹太极拳中的体现36-38
  • 6.3.1 道家本体论在马虹太极拳中的体现36-37
  • 6.3.2 道家辩证法在马虹太极拳中的体现37-38
  • 6.4 医道经络学说在马虹太极拳中的应用38-39
  • 6.5 兵家学说在陈氏太极拳中的运用39-41
  • 6.5.1“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陈氏太极拳修炼功夫的原则39
  • 6.5.2 奇正相生、因敌制胜的战略思想在陈氏太极拳中的运用39-41
  • 7 结论与建议41-42
  • 7.1 结论41
  • 7.2 建议41-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48
  • 附件48-54
  • 附件1 陈式马虹太极拳在临沂市的传承表48-49
  • 附件2 关于临沂市陈式马虹太极拳的传承发展研究的调查问卷49-52
  • 附件3 关于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的调查问卷52-53
  • 附件4 访谈提纲53
  • 附件5 实修体悟法之体现及马虹太极拳部分拳场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联聪,陈恩;陈式太极拳“松”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一鸣;赵进;;陈式太极拳研究述评[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10期

3 李岳;;分析陈式太极拳动作名称术语[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7期

4 刘荣淦;;陈式太极拳健身祛病的生理作用[J];成都体院学报;1989年03期

5 博轩;;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庆祝成立三十周年[J];搏击;2014年02期

6 牛俊杰;王金庄;;学练陈式太极剑之关键[J];搏击;2014年07期

7 王院成;;文化生态的整合与重建:陈式太极拳保护与传承的思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1期

8 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的5层功夫[J];健身科学;2005年09期

9 陈彪;;我是怎样迷上陈式太极拳的[J];中华武术;2008年04期

10 湛体;;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J];少林与太极;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业雷;李吉远;;武术标准化视野下陈发科及其拳架在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2 张景贵;陈嘉远;黄宇平;刘宇;;武术不同震脚技术之足底压力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刘静;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暨建龙拳馆成立[N];莱芜日报;2010年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高嘉辰 闫楚沂;浅谈陈式太极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N];焦作日报;2013年

3 于明 杨利伟;我市首次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竞技创佳绩[N];长治日报;2008年

4 记者 刘玉珊;黄红召姚玉霞夫妇载誉归来[N];平顶山日报;2008年

5 毕征臣;“王西安拳法、红棉鞋业与奥运同行”活动举办[N];中华新闻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镜宇;陈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欣波;陈式太极拳在临沂市的传承发展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3 万丽玉;江西临川开展陈式太极拳活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建菊;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的生存状态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5 宋渊;陈式太极拳揽扎衣动作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周洁;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陈式太极拳英译实践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宋志毅;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对高校大学生体质相关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07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07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