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不同强度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调控的氧化应激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02 04:04

  本文关键词:不同强度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调控的氧化应激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运动强度 微动脉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对高血压大鼠内皮功能调控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选用3月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普通血压大鼠(WKY)随机分为安静对照(SHR-C,WKY-C),中等强度运动组(SHR-M,WKY-M)和高强度运动组(WKY-H,SHR-H)。中等强度运动组18-20 m/min(55-65%VO2max),高强度运动组以26-28 m/min(70-85%VO2max)跑台运动,60 min/day,5 days/wk,持续8周。无创测尾动脉血压,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以及通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法、离体微血管环检测血管功能,研究高血压下内皮功能的改变,阐述不同强度运动高血压内皮功能调控的氧化应激机制。结果:(1)系统血压比较,SHR-M的收缩压显著低于SHR-C,而SHR-H显著高于SHR-C(P0.05)。(2)为排除微血管个体差异,KCL(60mM)刺激离体微血管环产生的最大收缩为100%KMAX,再以去甲肾上腺素(NE,10-5M)收缩,以%KMAX作为评价血管收缩反应性的指标。WKY-M(154.09±2.31%KMAX)显著低于WKY-H(198.17±9.07%KMAX);SHR-M(155.83±5.13%KMAX)的血管收缩反应性显著低于SHR-C(190.64±9.14%KMAX);SHR-H(200.21±10.78%KMAX)显著高于SHR-M(P0.05)。(3)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物酶最常见的指标是: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SHR-C组(10.89±1.19 nmol/ml)血清MDA含量与WKY-C(8.50±0.63 nmol/ml)比较,均值有升高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WKY-C(1562.55±68.82 U)GSH-Px酶活力显著高于SHR-C(1348.09±42.46 U)(P0.05);SHR-H(21.03±3.06nmol/ml)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SHR-C(10.89±1.19nmol/ml)(P0.05),SHR-H GSH-Px(1685.11±34.96 U)显著高于SHR-C(P0.05);SHR-M(10.65±2.00 nmol/ml)的MDA含量与SHR-C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SHR-M GSH-Px(1639.15±119.46 U)显著高于SHR-C(P0.05)。(4)NE收缩离体微血管环张力达到峰值为100%最大反应,微血管随半对数递增浓度的乙酰胆碱(ACh)舒张,以最大Relaxation(%NE)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水平。SHR-C(87.23±4.79%NE)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能力显著小于WKY-C(97.94±1.20%NE);SHR-M(95.71±1.22%NE)显著高于SHR-C;然而,SHR-H(66.03±2.97%NE)显著低于SHR-M(P0.05)。(5)NO-依赖性血管舒张(%)衡量NO的生物利用度,eNOS蛋白表达与NO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矛盾,即eNOS表达增加或不变但NO的生物度下降,被称作“eNOS脱耦联”现象。“eNOS脱耦联”是运动调控内皮功能的氧化应激机制。SHR-M和SHR-H eNOS蛋白表达与SHR-C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预先用eNOS抑制剂L-NAME孵育,可抑制ACh诱发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抑制的部分是NO作用于血管舒张,计算出NO-依赖性血管舒张(%)。SHR-C组(40.13±1.07%)显著高于SHR-H组(13.38±0.09%),但显著低于SHR-M(46.83±0.79%)(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收缩压,高强度运动产生相反的效应。高血压诱导内皮功能障碍,中等强度运动改善内皮功能而高强度运动加剧内皮损伤的进行,不同运动强度内皮功能调控与氧化应激机制——“eNOS脱耦联”相关。
【关键词】:运动强度 微动脉 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4
  • 2 综述14-23
  • 2.1 氧化应激与血管结构14-16
  • 2.2 氧化应激对内皮功能的影响16-18
  • 2.3 内皮功能与血压18-19
  • 2.4 运动和高血压19-22
  • 2.4.1 神经调节参与运动降压的机制20
  • 2.4.2 体液调节参与运动降压机制20-22
  • 2.4.3 胰岛素依赖性变化22
  • 2.4.4 血液动力学22
  • 2.5 运动与氧化应激22-23
  • 2.6 总结23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3-35
  • 3.1 研究对象23-24
  • 3.2 研究方法24-32
  • 3.2.1 电镜观察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形态24
  • 3.2.2 无创测大鼠尾动脉血压24-25
  • 3.2.3 取大鼠静脉血清25-28
  • 3.2.4 肠系膜微动脉血管环张力测定28-29
  • 3.2.5 蛋白免疫印迹法29-32
  • 3.3 仪器和试剂32-35
  • 3.3.1 电镜观察肠系膜动脉内皮细胞形态32
  • 3.3.2 无创测大鼠尾动脉血压32
  • 3.3.3 采大鼠静脉血32
  • 3.3.4 肠系膜微动脉血管环张力测定32-33
  • 3.3.5 蛋白免疫印迹法33-34
  • 3.3.6 血清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34-35
  • 3.4 数据统计35
  • 4 研究结果35-46
  • 4.1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35-36
  • 4.2 不同运动强度对SHR血压的影响36-37
  • 4.3 不同运动强度对SHR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37-38
  • 4.3.1 MDA37
  • 4.3.2 GSH-Px37-38
  • 4.3.3 SOD(T-SOD和Cu/Zn-SOD)38
  • 4.4 不同运动强度对SHR肠系膜动脉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38-43
  • 4.4.1 对MA收缩反应性的影响39-41
  • 4.4.2 氧化应激对MA舒张反应的影响41-42
  • 4.4.3 SNP诱发的非内皮依赖型血管舒张功能42-43
  • 4.5 不同运动强度调控内皮功能的氧化应激机制的影响43-46
  • 4.5.1 eNOS蛋白表达43-44
  • 4.5.2 NO-依赖性血管舒张44-46
  • 5 分析和讨论46-52
  • 5.1 高血压对MA内皮细胞结构的影响46
  • 5.2 不同强度运动对SHR血压的影响46-47
  • 5.3 不同强度运动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47-48
  • 5.4 不同运动强度对内皮功能的影响48-49
  • 5.5 运动调控内皮功能的氧化应激机制49-52
  • 6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62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嘉琪;;糖尿病中氧化应激的增加及与运动的关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2 黄彬;运动、氧化应激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3 李进华;邱昌会;常波;;运动、氧化应激与MAPK转导系统[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唐光旭;赵丽;吕媛媛;李岩;何凌骁;;不同区域脑组织对运动诱导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反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5 常波;运动、氧化应激与DNA损伤和修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黄彬;运动、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与衰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肖晓玲;黄文英;吴韬;;桑黄粗多糖对被动吸烟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13年03期

8 张金梁;;游泳训练改善心梗造成的心肌氧化应激:激活PI3K-AKt信号级联的核心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于秀华;开心益智颗粒成药性研究及对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的影响与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5年

6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7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8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10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左秋红;REGγ-底物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马莉;Rap1b对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10 赵启君;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Nrf2水平的影响及与氧化应激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07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07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