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技战术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21:31

  本文关键词: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技战术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羽毛球 女子双打 技战术应用 竞赛录相


【摘要】:在羽毛球竞赛中,女子双打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的女子双打实力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着世界各国羽毛球运动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女子双打对场上两名运动员各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想要保持在这个项目上的优势,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克服当前的不足,跟上这项运动的发展。本文以现阶段世界优秀女子双打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中国、日本、丹麦的四组优秀女子双打运动员的竞赛录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观看她们近期的竞赛录相,再完成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我国女子双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也为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的一般竞赛提供参考。现阶段已经入奥运会积分赛的抢夺中了,所以本文以2015年5月奥运会积分赛的排名靠前的中外女子双打四队组合(田卿/赵云蕾,于洋/王晓理,(中国),松友美佐纪/高桥礼华(日本);克里斯汀娜·佩蒂森/卡米拉·吕特·尤尔(丹麦)),对他们的技战术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将中国两队选手与国外两队选手相比较,进而得出中国选手的优势与不足,并在为训练中发挥优势,加强不足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通过将竞赛视频数据量化。对四对世界顶级水平的女子双打运动员在竞赛中的前三拍(发球、接发球和第三拍)阶段,攻防相持阶段以及最终得失分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女子双打的几个特点:在前三拍阶段,发球一般以网前球为主,且落点多为一号位置,因为其飞行路程最短,易于通过缩短对手的反应时间以限制其进攻,而接发球则以回搓网前球和推压中后场居多,强调接发球的攻击性以争取对抗中的主动权,第三拍的衔接技术上也多以杀、抽、吊为主,可见,在前三拍中争得先进攻的机会成为女子双打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攻防相持阶段,进攻方使用比较多的战术是前封后攻,网前球以搓放,扑杀和推半腰为主,后场则以大力杀球和快速劈吊为主,过去一些比赛中较为常见的用重复的底线高远球限制对手的战术已较为少见。而防守方一般通过抽挡技术伺机而动,寻找反击的机会,这与过去大多通过挑底线两角高远球的防守模式也已有了较大的差别,再次看出,攻击性成为女子双打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得失分阶段,运动员本身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得分的手段,如防守能力较强的田卿和赵芸蕾,一般依赖稳健的防守中寻得的快速反击的机会,而进攻能力突出的于洋和王晓理则更多依赖直接的大力杀球和网前逼抢。总而言之,从竞赛的过程来看,女子双打对参赛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的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技术特点来看,女子双打对参赛运动员移动速度和杀球力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战术层面来看,女子双打对场上两名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和分工明确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换而言之,世界女子双打已呈现出明显的打法男性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羽毛球 女子双打 技战术应用 竞赛录相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15
  • 1.1 选题的依据13
  • 1.2 选题意义13-15
  • 1.2.1 全面了解我国羽毛球女双技战术及特征13-14
  • 1.2.2 为备战2016里约奥运会提出相应对策14-15
  • 2 文献综述15-23
  • 2.1 羽毛球技战术的相关概念15
  • 2.2 国内外有关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15-23
  • 2.2.1 国内有关羽毛球发接发及第三拍技战术的研究16-17
  • 2.2.2 国内关于羽毛球攻守阶段技战术研究现状17-19
  • 2.2.3 国内关于羽毛球女双技战术特征和发展方向的研究19-21
  • 2.2.4 国外关于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21-23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3-25
  • 3.1 研究对象23
  • 3.2 研究方法23-25
  • 4 结果与分析25-53
  • 4.1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对比分析25-34
  • 4.1.1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发球落点及技战术的对比分析25-29
  • 4.1.2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接发球的技战术的对比分析29-30
  • 4.1.3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发球与接发球失误的对比分析30-34
  • 4.2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第三拍技战术的对比分析34-41
  • 4.2.1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第三拍技战术对比分析35-37
  • 4.2.2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第三拍效果的对比分析37-40
  • 4.2.3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第三拍效果对第五拍技战术的影响分析40-41
  • 4.3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防阶段的技战术的对比分析41-50
  • 4.3.1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守阶段拍数的对比分析41-44
  • 4.3.2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守阶段技术使用的对比分析44-47
  • 4.3.3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守阶段击球路线的对比分析47-48
  • 4.3.4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攻防阶段击球落点的对比分析48-50
  • 4.4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双打选手得失分阶段最后一拍击球技术使用的对比分析50-53
  • 5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 157-58
  • 附录 258-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志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郝军龙,贾文彤;高校羽毛球学期教学中的比赛3段论构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张洪宝;能量代谢分析在羽毛球训练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吴宏江,王剑;羽毛球步法教学研究[J];天中学刊;2003年05期

5 庄志勇;我国高校羽毛球比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羽毛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年06期

7 陈莉琳;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8 许建;南宁市羽毛球场馆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王丽娟;张博;于容容;肖福俊;;羽毛球比赛中节奏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林继宏;;羽毛球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琳;;我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市场化运作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曾亦斌;;珠三角地区大众羽毛球热形成的原因与特点的研究[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3 安忠鑫;蒋家珍;钟秉枢;冷波;周志辉;王磊;;《羽毛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在2011年苏迪曼杯直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董林;;大学生对羽毛球学习兴趣的探讨[A];第二十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0年

5 钟稳;;高水平羽毛球女单项目击球状态与胜负关系的分析和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戴金彪;管颖;;“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影响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7 王克阳;;上海市杨浦区高中生参加课余羽毛球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以部分高中为例[A];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3年

8 袁博峰;;从电视直播收视数据浅析中国羽毛球职业化的可行性[A];山东体育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傅琪琪;李海;;基于商业视角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王聪;秦学林;;基于TRIMP的羽毛球训练及比赛负荷监控[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羽毛球比赛规则要点[N];人民日报;2007年

2 狄赫丹;长治鸿羽羽毛球俱乐部成立[N];长治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先永;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打造广州金灿灿的体育名片[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许珂;昆明业余羽毛球市场缘何火瀑?[N];中国体育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宋辉;羽毛球让社区居民乐此不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记者 马月红;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开馆暨羽毛球俱乐部成立[N];周口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云波;全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在桂林举行[N];桂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胡奎 实习记者 严竹芸 实习生 张柯璐;全州“8·8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之州直单位篮球·羽毛球比赛活动启动[N];黔西南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赵乃林;“羽毛球是我健身的好‘处方'”[N];辽宁日报;2001年

10 李樱;羽毛球馆的9100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晶华;羽毛球空气动力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叶宗鑫;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术体系双子模型的理论建构以及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漆昌柱;羽毛球专家—新手在模拟比赛情景中的问题表征与运动思维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谷平;北京市大众羽毛球锻炼者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2 许建;南宁市羽毛球休闲人群行为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王杰;河南省羽毛球裁判员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孔令德;中国羽毛球产业链的组成与提升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夏宇;羽毛球规则变化史及其对运动员技术战术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姜雷;西安市羽毛球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小女;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课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兰财;北京市羽毛球培训网络营销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 王昊;吉林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1年

10 马振鹏;西安市羽毛球爱好者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31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31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