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2014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对预算管理的意见进行了完善,以使财政收支规范化、透明化。对体育产业进行了部署,以带动体育消费,让大众健身成为热潮。在会议中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强调,认为在有关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方面增加供给,会使人们体质增强,对民生起到改善和保障作用,对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就业面和需求面的扩大、消费的增长,意义重大;提出进行改革创新,要对市场力量进行依靠,从而使体育产业得到发展,体育消费得到促进,推动大众健身的进程。其中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对于政府体育机构和市场体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推动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普遍认知。它既是健身事业得以发展的需要,又是体育部门改革行政体制和职能治理的需要。在体育理论界,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其发展会对中国发展体育事业带来深刻影响。但是,在中国改革经济政治制度的时期,中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还没有觅到一条可供健康发展的途径,在发展中还有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篇文章立足于有关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据,再以具有代表性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分析存在问题,以了解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现状,将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再将有关政策建议提出。研究发现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政策方面和自身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存在问题提出政府政策扶持的针对性,改革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管制,对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定性进行把握,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管理上要不断完善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 民办非企业单位 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绪论12-2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
- 1.2 文献综述13-19
- 1.2.1 国内相关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研究13-16
- 1.2.2 国外相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相关研究成果16-19
- 1.3 研究基础理论、必要性、概念19-25
- 1.3.1 研究的基础理论19-21
- 1.3.2 研究的必要性21-23
- 1.3.3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概念23-25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25-26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25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25-26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26-27
- 2.1 研究对象26
- 2.2 研究方法26-27
- 2.2.1 文献资料法26
- 2.2.2 专家调查法26
- 2.2.3 个案法26
- 2.2.4 数理统计法26-27
- 3 结果与分析27-43
- 3.1 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发展状况27-29
- 3.1.1 2003年-2013年全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统计27-28
- 3.1.2 区域分布情况28-29
- 3.2 我国其它类民办非企业发展状况29-30
- 3.3 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状况以长沙为例30-34
- 3.4 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分析34-41
- 3.4.1 政策引导与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的发展数量34-37
- 3.4.2 政策引导与实践的不适应性37-40
- 3.4.3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发展自身的问题40-41
- 3.5 我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发展思考41-43
- 3.5.1 政府政策扶持的针对性41
- 3.5.2 双重管制改革41
- 3.5.3 把握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定性41-42
- 3.5.4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42-43
- 4 结论与建议43-44
- 4.1 结论43
- 4.2 建议43-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 148-49
- 附录 2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智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体育类期刊的影响[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晓翔;胡云;李晓鹏;;2006年长江三角洲高校对体育类研究生的需求情况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郭学庆;;我国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13期
4 汪流;;我国体育类民间组织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5 汪流;王凯珍;李勇;;我国体育类民间组织现状与未来发展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王峰;;高校体育类社团运作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7 吴潇;;体育类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网络化建设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8 王铁新;;山西省高校体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9 张立新;杨静;;体育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10 宋平;;关于培养跨学科体育类研究生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密晖;;体育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鑫;苏明理;马增强;陈晶;王春英;;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舒成利;高山行;刘翠娟;;我国体育类高校中管理类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江卫平;;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与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蒋立新;;体育类本科生培养成本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崔乐泉;;对我国体育类博物馆发展的几点思考[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7 廖涛;;对我国体育类博物馆现状与发展的分析[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郑义;王宇;;试论体育类院校开设运动鞋相关课程的必要性[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孔垂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吕韶钧;;北京市“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其思考——以2009年北京市“传统体育类”非遗项目名录为例[A];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书乐;体育类电子游戏何时走出低谷[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2 徐鹏;“世界杯年”:体育类报纸的春天[N];中华新闻报;2002年
3 通讯员 汪国培邋刘海宁 本报记者 陈瑞昌;江苏省出台艺术体育类录取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郭全中;体育类杂志的奥运“钱景”及机会[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记者 谢苗枫 通讯员 粤考宣;9高校美术体育类专业降分[N];南方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游婕;南非世界杯催热体育类专业留学[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体育类制服:活动的城市名片[N];深圳商报;2011年
8 记者 鲁剑;我市将集中整顿体育类社会组织[N];临汾日报;2012年
9 田三生;关于体育类民间组织的调查[N];中国体育报;2013年
10 司文;我省高考艺术体育类分数线确定[N];西安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雨;吉林省扶余第一中学体育类考生升学率变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易川;上海市营利性青少年体育类夏令营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宋亚;体育类独立学院学科与专业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4 廖若冰;我国体育类报纸生存现状和赢利模式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柏贞梅;陕西省体育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6 单子然;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类理论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7 潘从善;体育类应用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形成途径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8 韩雅;苏州市区高校体育类社团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肖琳;北京市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10 孟凡云;现代汉语体育类词语的语言修辞阐释[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6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3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