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运动员的移动和起跳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6:32
本文关键词:2014年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运动员的移动和起跳特征研究
【摘要】:高水平的运动素质是排球运动员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技、战术的发挥和发展,影响运动成绩。而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对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不同,或者说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具有位置特征。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时,应该考虑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确定不同位置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训练的效率。。本文主要以2014年世锦赛其中的八场,通过现场录像,然后进行统计中国女排主攻运动员移动和起跳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参加2014年女排世锦赛的4名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移动和起跳等运动素质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影响中国女排运动员移动和起跳的原因和不足。为中国女排主攻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年龄均比较小,身高跨度比较大,女排主攻运动员体重偏轻肌肉充实度偏低。2、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移动一步接发球;一攻的扣球助跑步数中三步和四步助跑次数最多。3、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上手跳飘球的助跑步数远远大于大力跳发的助跑步数。两种发球方式均采用两步助跑加起跳的主要特征。4、我国女排主攻在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后撤和助跑的两步步数大于一步和三步步数。5、我国女排比赛,主攻的拦网特点是向左侧移动多。6、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扣球、拦网、发球的起跳次数中,扣球起跳次数最多,其次是拦网和发球时的起跳。7、平均一场比赛要持续80多分钟,平均一名主攻一场比赛要起跳67次,移动173步。现代排球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运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为了增加起跳空中的滞空能力和扣球的进攻速度,在素质训练中主攻运动员应加强肌肉功能锻炼和保持适当的肌肉含量,提高肌肉的壮实度,适当增加体重,使身高体重均衡发展。在专项素质训练安排中,要根据排球比赛的现状,设计主攻在网前看信号,快速做一步、二步的移动徒手拦网,迅速后撤三步或四步,再接两步或三步的助跑起跳,结合比赛强度和间歇时间安排练习次数和组数,每个练习都要控制时间完成,使专项训练更接近比赛负荷量和强度。一次训练课,侧重锻炼主攻跑动上位,扣球跳应在50次左右,拦网和跳发球40次左右。每次起跳要全力快速,起跳要高有滞空。每次起跳高度衰减率要低。练习中密度要小,强度要大。网前移动应在50次左右,后撤步再助跑应在40次左右。
【关键词】:中国女排 主攻运动员 移动和起跳 特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1. 前言6-8
- 1.1 选题依据6-7
- 1.2 研究意义7-8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0-12
- 3.1 研究对象10
- 3.2 研究方法10-12
- 3.2.1 文献资料法10
- 3.2.2 专家访谈法10
- 3.2.3 录像观察法10-11
- 3.2.4 数理统计法11
- 3.2.5 逻辑分析法11-1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2-20
- 4.1 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12-13
- 4.2 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助跑特征分析13-16
- 4.2.1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接发球和一攻扣球移动步数数据分析13
- 4.2.2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防反扣球助跑步数数据分析13-14
- 4.2.3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助跑步数数据分析14-15
- 4.2.4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拦网移动方向、步数数据分析15
- 4.2.5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总移动步数数据分析15-16
- 4.3 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起跳特征分析16-18
- 4.3.1 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比赛中起跳扣球、拦网、跳发球次数统计分析16-17
- 4.3.2 朱婷和惠若琪在比赛中平均起跳次数对比分析17-18
- 4.4 我国女排主攻运动员比赛时间分析18-20
- 4.4.1 女排主攻运动员比赛中回合次数统计分析18-19
- 4.4.2 女排主攻运动员比赛中所用时间分析19-20
- 5. 结论与建议20-21
- 5.1 结论20
- 5.2 建议20-21
- 致谢21-22
- 参考文献22-24
- 专家问卷24-2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6-27
- 承诺书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健辉,余学好,许益芳;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2 吴志菲;赵蕊蕊:中国女排“当家花旦”球里球外事[J];职业技术;2004年12期
3 汉森;;保守是成功教练员的“常见病”——有感于中国女排“大换血”[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年02期
4 全国华;宋琳;;中国女排接应二传手之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周广欢;;从2006世锦赛看中国女排技战术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6 孟红;;中国女排:团结拼搏 为国争光[J];党史文汇;2010年02期
7 司徒小华;;第15届亚锦赛中国女排夺冠失利后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宋志刚;张U,
本文编号:63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38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