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15 07:07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 专项力量


【摘要】:我国田径项目中跳远属于传统优势项目。本文以四川省部分市州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意在为市州教练员安排青少年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提供一些依据,抓好运动员全面发展,为四川省跳远项目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做出一定贡献。通过对所获得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教练员不管是在基础训练阶段,还是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其主要目的和任务都是为了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教练员对专项力量认识不清使得教练员专项力量安排训练手段和方法单一,忽略全面发展。2.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中,教练员每次训练时间把握较为合理,但每周的训练量、每年的训练总量过多,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负荷过大,容易引起伤病,影响运动员训练系统性。3.教练员在运动员阶段快速力量训练安排和训练手段选择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但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特征做应的对策。4.四川省部分市州训练环境差,专项器械落后和不足,医务监督条件不足等影响运动员训练,使其训练系统性得不到保障。建议:1.我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大多集中在运动技术学院、体校、体工队等,文化层次及相关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应加强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理论方法的学习,如定期请跳远项目相关专家进行授课或是观看优秀运动员训练及比赛录像等。2.我省部分教练员也可能是从体校、体工队等退役的运动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大赛经历和运动员训练经验,但是对理论知识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应加强教练员队伍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相关部门或单位可以组织教练员参加国家或是省级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3.教练员在选择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时,应充分依据跳远项目特点和遵循青少年生理特征,手段应多样化,多元化,如选择与专项相近似的游戏、模仿练习、克服自身重量的跳跃练习组合、膝踝关节练习、腰腹背肌等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4.运动员的成长离不开长期的基础训练,青少年跳远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因此传统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应有效区分和良好结合,为以后的训练打好基础。5.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充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项器械、医务设施配备、队医等,确保运动员有好的训练环境,使运动员训练得到保障。如重点运动员定期进行生化指标测试并反馈给教练员,这样能让教练员更好的掌握训练。
【关键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 专项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概述9-15
  • 1.1 选题依据9-14
  • 1.1.1 专项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的重要性9
  • 1.1.2 青少年运动员概念9-10
  • 1.1.3 专项力量的概念10-11
  • 1.1.4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特点11
  • 1.1.5 跳远项目专项力量特征分析11-12
  • 1.1.6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所涉及的内容12-14
  • 1.1.7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成年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异14
  • 1.2 选题意义14-15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2.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2.2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17-19
  • 3.1 研究对象17-18
  • 3.2 研究方法18-19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专家访谈法18
  • 3.2.3 逻辑分析法18
  • 3.2.4 数理分析法18
  • 3.2.5 问卷调查法18-19
  • 4 结果与分析19-29
  • 4.1 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现状19-25
  • 4.1.1 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方法19-21
  • 4.1.2 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负荷安排21-23
  • 4.1.3 阶段快速力量训练的安排和训练手段的选择23-24
  • 4.1.4 训练环境情况24-25
  • 4.2 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29
  • 4.2.1 教练员训练目的问题25-26
  • 4.2.2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动机问题26-27
  • 4.2.3 教练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安排问题27-28
  • 4.2.4 运动员伤病情况28-29
  • 5 结论与建议29-31
  • 5.1 结论29
  • 5.2 建议29-31
  • 6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 附件134-36
  • 附件236-37
  • 附件3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广林,戴勇;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节奏训练的有效方法[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2 李冰;跳远运动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机制与治疗[J];田径;2001年02期

3 王振绘 ,杨学军;跳远运动员焦虑情绪的调控[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年03期

4 姚伟丽;熊健;;关于跳远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5 阎现菊;跳远运动员如何避免损伤[J];田径;2003年10期

6 韩江华,周东;影响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刘俭;;跳远运动员的模式训练及控制——湖北跳远运动员刘志文例案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8 杜香当;张振;;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9 宋永东;杨静;王孝领;;跳远运动员要重视灵敏协调能力的练习[J];田径;2007年03期

10 马明贵;;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安排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邓京捷;;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运动学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李建臣;赵华思;;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运动学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摘要)[C];2006年

3 贾炳涛;许滨;王亚林;;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因素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章碧玉;张伟;;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模型[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5 罗跃兵;李子伦;;略论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方法学问题[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苏乔;周继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达艳玲跳远动作技术的运动学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袁林;;跳远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与训练内容的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董琦;许滨;;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技术特征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季盼军;;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余长青;李潜艇;;跳远运动员苏雄锋的模式训练及控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靳强;跳远运动员技术训练的运动学监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冯树勇;中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方方;对广西优秀少年跳远运动员认知心理结构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亚爽;板块周期理论视角下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及训练内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星;安徽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选材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李前杰;四川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对策[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5 钟梅;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中核心问题探讨[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6 余修;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7 靳磊;唐山市市区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汉奇;对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9 白跃玲;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王海彬;上海市三线跳远运动员素质类选材指标特征与评价标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76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76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e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