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首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比赛内容和组织形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0:28

  本文关键词:首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比赛内容和组织形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 素质大赛 比赛内容 组织形式


【摘要】: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有关要求,体育总局进一步加强指导员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于2014年印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又在同年10月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为加强指导员工作的依法治理和有序推进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促进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拓展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的平台,提升他们的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推动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2014年11月4日全国首届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在安徽池州举办,比赛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赛事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风采,增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存在感和责任感,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比赛内容和组织形式(以下简称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大赛的优势和不足,旨在提升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为日后赛事的举办提供借鉴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专家、执行团队、运动员和媒体反馈,大赛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一致的肯定,提高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2、从赛事的内容设计分析,对运动员采取电话访谈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项目需要进行调整。技能竞赛采取引导式,对选报热门的项目进行加分;提高体能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知识竞赛中,需要不断丰富知识题库的内容;演讲竞赛设置几个主题自选的方式,提高发挥空间。3、从赛事的形式分析,根据专家和运动员的反馈对大赛的形式进行完善。在评分方式上,应在划分男女的基础上按年龄段再进行标准划分,成绩的录入可采取单个项目进行系统输入。在体能竞赛流程中,运动员反映随机抽取的转单存在不公平性,建议取消该形式。加强资格审查工作,非一线指导员不得参赛。奖项评定方面应扩大奖励面。建立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反馈平台。4、根据执行团队反馈,体能竞赛中的各个单项只有一名具有师资的主裁判,其他人员是经过临时培训后上岗的体校学生,应建立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 素质大赛 比赛内容 组织形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前言11-12
  • 2 文献综述12-21
  • 2.1 素质的概念界定13
  • 2.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界定13-14
  • 2.3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14-18
  • 2.3.1 社会地位14-16
  • 2.3.2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6-17
  • 2.3.3 发展对策17-18
  • 2.4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研究18-20
  • 2.4.1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结构18-20
  • 2.4.2 与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差别20
  • 2.5 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研究20-21
  • 2.5.1 比赛内容研究20
  • 2.5.2 组织形式研究20-21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23
  • 3.1 研究对象21
  • 3.2 研究方法21-23
  • 3.2.1 文献资料法21
  • 3.2.2 问卷调查法21-22
  • 3.2.3 专家访谈法22-23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47
  • 4.1 首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基本情况23-27
  • 4.1.1 组织机构23
  • 4.1.2 报名条件23-24
  • 4.1.3 日程安排24
  • 4.1.4 项目设置24
  • 4.1.5 参赛人员情况24-25
  • 4.1.6 竞赛奖项25-26
  • 4.1.7 后勤保障26-27
  • 4.2 首届全国社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比赛内容研究27-40
  • 4.2.1 技能竞赛27-29
  • 4.2.2 体能竞赛29-38
  • 4.2.3 知识竞赛38-39
  • 4.2.4 演讲竞赛39-40
  • 4.3 首届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素质大赛的组织形式研究40-47
  • 4.3.1 组织程序40-41
  • 4.3.2 竞赛流程41-42
  • 4.3.3 考核方式42-43
  • 4.3.4 评分方式43-46
  • 4.3.5 奖励办法46-47
  • 5 结论与建议47-49
  • 5.1 结论47
  • 5.2 建议47-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录52-55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坚,柳川;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基本框架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黄胜,林红;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及资格认定制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学刊;2000年05期

3 依惠琴;努力搞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3期

4 樊西宁;21世纪初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构想[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5 朱寒笑,余健;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0年06期

6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制工作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肖谋文;广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1年06期

8 张学纲,杨琬;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陈然;对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10 贾春佳,于言利;浅谈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耿丹;许全成;;面向2010年的番禺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芳;马鸿韬;;试探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效果的原因及解决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小龙;;浅析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吕旭涛;;河南省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发与管理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相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焕新;;我国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级分类与指导模式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罗立新;;湖南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志红;王淑英;孔宁宁;;关于河北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模式的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利锋;孙晋芳;;建设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问题的法律分析[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光;社会体育指导员何时走近你我他[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平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上海[N];中国体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曹_g;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三大选择[N];中国体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曲晓阳;社会体育指导员期待规范发展[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张立中;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刘雨时;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河北培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王韶韵邋通讯员 王琴芬;南湖区成立全市首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N];嘉兴日报;2008年

8 记者 刘臻 通讯员 程俊渤;我市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面展开[N];德州日报;2008年

9 王燕;甘肃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N];中国体育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泷;我市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N];赤峰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云;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润红;吕梁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素质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炜;长沙市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辉;郑州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曾超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现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耿廷芹;山东省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与对策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靳娟;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祥;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能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9 隋志宇;辽宁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10 李光;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86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86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