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整体攻防能力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第17届仁川亚运会中国男篮整体攻防能力的研究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男篮国家队建设就应该步入更新换代的阶段,然而,2010年男篮世锦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还是基本保持了主力阵容,直到“兵败马尼拉”之后,中国男篮才最终痛定思痛。仁川亚运会上的中国男篮,是一支全新的中国男篮,,这支队伍在经过长期集训之后,亚运会比赛中,球员拼劲十足,但由于大赛经验不足等因素,最终落败。本论文即以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上的表现为研究内容。 本论文从数据统计为研究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上的表现展开综合分析。研究对象分为后卫球员、前锋球员、中锋球员,针对三类球员在得分、篮板球、助攻、封盖、抢断、失误等方面的技术数据统计做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进一步分析后卫球员、前锋球员、中锋球员在进攻和防守端出现失误的原因。 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上的失利与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具有很紧密的联系,全队比较依赖三分球投射得分,场均出手25次之多,但除赵泰隆、顾全、丁彦雨航外,其他球员命中率很低;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缺乏经验,以学习和冲击冠军为主要任务的同时收获明显,如周琦的场均效率值第一、赵泰隆得分能力,等都是中国男篮的收获。 研究认为,中国男篮在仁川亚运会上派出全新阵容符合国际篮球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中国男篮在比赛中落败和球员的国际大赛经验少、技战术安排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的发展与中国男篮竞技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关系,主要在于国家队运动员选拔来自于联赛各俱乐部队,此外职业联赛的战略位置应得到提升。
【关键词】:仁川亚运会 中国男篮 整体攻防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19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研究综述11-19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1
- 2.1 研究对象19
- 2.2 研究方法19-21
- 2.2.1 文献资料法19-20
- 2.2.2 录像分析法20
- 2.2.3 逻辑分析法20
- 2.2.4 数据统计法20
- 2.2.5 比较分析法20-21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1-53
- 3.1 中国男篮队员基本身体形态指标21-27
- 3.1.1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基本身体形态指标22-23
- 3.1.2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基本身体形态指标23-24
- 3.1.3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基本身体形态指标24-25
- 3.1.4 与赛队主力球员基本身体形态指标25-27
- 3.2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攻防技术指标27-35
- 3.2.1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得分技术运用27-29
- 3.2.2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助攻技术运用29-30
- 3.2.3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抢篮板球技术运用30-31
- 3.2.4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封盖技术运用31-32
- 3.2.5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抢断球控制能力32-33
- 3.2.6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失误情况分析33
- 3.2.7 中国男篮后卫队员技术能力综合分析33-35
- 3.3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攻防技术指标35-42
- 3.3.1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得分技术运用35-37
- 3.3.2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助攻技术运用37-38
- 3.3.3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抢篮板球技术运用38-39
- 3.3.4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封盖技术运用39-40
- 3.3.5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抢断球控制能力40
- 3.3.6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失误情况分析40-41
- 3.3.7 中国男篮前锋队员技术能力综合分析41-42
- 3.4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攻防技术指标42-50
- 3.4.1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得分技术运用43-45
- 3.4.2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助攻技术运用45-46
- 3.4.3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抢篮板球技术运用46-47
- 3.4.4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封盖技术运用47
- 3.4.5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抢断球控制能力47-48
- 3.4.6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失误情况分析48
- 3.4.7 中国男篮中锋队员技术能力综合分析48-50
- 3.5 造成中国男篮队员进攻技术缺陷的原因50-52
- 3.5.1 造成中国男篮后卫队员进攻技术缺陷的原因50-51
- 3.5.2 造成中国男篮前锋队员进攻技术缺陷的原因51
- 3.5.3 造成中国男篮中锋队员进攻技术缺陷的原因51-52
- 3.6 造成中国男篮队员防守技术缺陷的原因52-53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53-56
- 4.1 结论53-54
- 4.2 建议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利民;;对中国男篮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贾志强;王建军;陈涛;;第25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郑磊;李东明;;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毕仲春;宫鲁鸣;叶庆辉;单曙光;;世界篮球技战术发展新趋势——以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黄迎乒;张栋;张玮;翟昕;朱邱晗;;CBA职业球员体能测试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张利超;石俊宝;;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方式与得分效率差异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闫艺;孙晓宁;;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组织后卫进攻能力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8 王国咏;黄艺青;刘太磊;;第11届全运会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9 郭思强;杨海平;;亚洲男篮制胜因素及中国男篮失利原因的量化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5年01期
10 王小安;;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防守竞技能力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彦龙;篮球运动的本质与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691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69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