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体育教学中不同方法的体能训练对民航飞行员体能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航空体育教学中不同方法的体能训练对民航飞行员体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飞行员良好的体能储备在飞行员日常生活和执行飞行任务时都扮演者不可取代的角色。因为飞行员具有特殊的职业性质,所以要求民航飞行员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应该有优于普通人的特点。比如人体的平衡能力、耐力、快速反应能力、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等。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飞行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才能获取这些能力素质。拥有良好或者优秀的体能素质,是飞行员从事其他文化学习或者技能学习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对照法等,随机选取民航飞行学院2012级任意两个飞行学员行政班为实验对象。随机将两个班级设置成人数相等的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训练,采用的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和方法。实验组严格按照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结合专项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主动参与原则、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原则进行体能训练。经过12周的专业体能训练,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学员的体能素质均有提高,但从提高幅度上来看,实验组学员的体能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的体能素质。得出结论:对照组所采用的传统的体能训练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于飞行员体能发展的要求,不利于现阶段以及未来民用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员体能素质发展的需求。根据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能训练中出现的差异现象,分析其原因,为民航飞行学院飞行员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1、教学设计应充分调动学员训练积极性,教学模式的选择,课堂内容的设计、组合、安排,教员语言的魅力等有效调动学员们参加训练积极性的方法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对飞行员体能训练效果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2、训练中加强对学员生理指标监测减少教练的主观判断,采用科学仪器来对训练中的学员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运用科学手段进行跟踪监测对提高学员体能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而且对于预防运动创伤有很重要的作用。3、训练方案的设计需要突出名航飞行员的体能训练特点基础体能、核心力量、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的训练。在以往飞行学员的教学训练中往往是被忽视或者不被重视的。学员往往只针对专项体能考试科目:固定滚轮和旋梯进行专项体能训练,但是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制定训练方案上要突出专项性和综合性原则,不能一味的为了通过考核而训练,要根据民航飞行员发展的要求和飞行员未来体能发展的需要求制定出全面、协调、具有很强针对性的确实有效的训练方案。4、考核标准的完善和定期考核机制的实行,现有考核标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未来民航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体能要求。考核科目的单一和针对性不突出,造成了即便通过考核的学员其体能素质也未必能胜任飞行员一职。定期考核机制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学员在通过学员规定考核测试后就会放松甚至不进行应保持的体能训练,这样会造成学员期体能优秀,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的时候体能下滑现象的出现。所以定期考核可以对学员在体能的保持上给予政策上的规定,使学员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关键词】:体能训练 民航飞行学员 效果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75-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1 选题依据与意义11-15
- 1.1 选题的依据11-13
- 1.1.1 飞行员对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11
- 1.1.2 飞行员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11-12
- 1.1.3 飞行员体能需求的特殊性12-13
- 1.2 选题意义13-15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2.1 体能相关理论的定义15
- 2.2 航空体育15-16
- 2.3 航空体能16
- 2.4 体能训练的价值16-17
- 2.5 现阶段我国民航飞行员体能训练的现状17-18
- 2.6 现阶段国外民航飞行员体能训练的现状18-19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2
- 3.1 研究对象19-21
- 3.1.1 实验组学员基本特点及情况分析19-20
- 3.1.2 研究考核项目20-21
- 3.2 研究方法21-22
- 3.2.1 文献资料法21
- 3.2.2 访谈法21
- 3.2.3 分组实验法21
- 3.2.4 数理统计法21-22
- 4 实验的设计与实施22-30
- 4.1 实验的时间22
- 4.2 实验对象22
- 4.3 实验教学方法22
- 4.4 训练方案的制定原则22-24
- 4.4.1 对照组训练方案制定原则22-23
- 4.4.2 实验组训练方案及制定原则23-24
- 4.5 体能训练方案24-30
- 4.5.1 力量素质训练24-25
- 4.5.2 速度素质训练25-26
- 4.5.3 耐力素质训练26
- 4.5.4 柔韧素质训练26-27
- 4.5.5 灵敏素质训练27-28
- 4.5.6 学员抗负荷能力训练28-30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30-33
- 5.1 不同强度体能训练实验结果分析30-33
- 5.1.1 实验组训练方案对学员力量素质的影响30
- 5.1.2 实验训练方案对学员速度素质的影响30-31
- 5.1.3 实验训练方案对学员耐力素质的影响31-32
- 5.1.4 实验训练方案对学员抗负荷能力的影响32-33
- 6 结论与建议33-35
- 6.1 结论33
- 6.2 建议33-35
- 7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3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老韶南,卜宪卫;美国陆军体能训练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俸晓东,李建平;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以我国部分对抗性优势项目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孙学川;论现代军事体能训练——训练原则、模式及基础体能训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王兴 ,司虎克;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02期
6 王向方;通信线路架设兵体能训练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赵元;俄罗斯体能训练及国青花游队测试情况分析[J];游泳;2003年06期
8 丁峰;对抗性亚类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比较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艳红;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第27届奥运会体能训练特点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卢修平;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飞行员体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霍军;;我国田径体能训练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A];第二十一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闫琪;任满迎;师玉涛;黄岩;赵之光;徐建武;;现代体能训练在北京竞技体育中的研究与实践[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王卫国;张新荣;;论优秀投掷运动员的体能训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谈艳;周思红;;基层特警基础体能训练及体能考核标准的初步探讨[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鲍政栋;姒刚彦;;大强度体能训练中的心理学探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尹小光;;人体生理特性与体能训练重点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7 黄岩;刘颖;;对伦奥男子跆拳道项目铜牌获得者刘哮波个性化体能训练模板的实践与监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8 黄岩;;对国家跆拳道队重点运动员刘哮波的个性化体能训练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史衍;;身体功能训练研究—体能训练理念的回归与突破[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李宏福;;定向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举隅[A];首届全国学校定向运动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江怀;体能训练的人文价值[N];解放军报;2007年
2 余平邋刘练文 本报记者 范江怀;军事体能训练的助推器[N];解放军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范江怀;当好体能训练的“带头人”[N];解放军报;2007年
4 章立品;养成体能训练的好习惯[N];中国国防报;2008年
5 南京市溧水县实验小学 丁洁;浅谈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的特点[N];中国体育报;2008年
6 申涛;关于海监体能训练的几点建议[N];中国海洋报;2011年
7 周卫国、特约记者贾松基;8750部队师团干部领跑机关体能训练[N];人民武警报;2011年
8 ;全军体能训练标准有变化[N];解放军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郑蜀炎 范江怀;向体能训练要战斗力[N];解放军报;2002年
10 本报特约通讯员 余平 孙现富 ;我军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开拓者[N];解放军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张志学;东北地区公安边防机动部队体能训练目标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潘志国;基于力量主导的国家女篮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张凡涛;中国男女篮球队体能训练科学化设计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闫琪;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骆建;我国高水平男子100m运动员的体能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封旭华;女排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及康复体能训练对防治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8 曹永臻;我国游泳年龄组运动员(6-17岁)体能训练年龄特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李燕;体能教练员职业准入的理论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刚;青海省煤矿事故特点及救援人员体能训练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我国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建华;军队学历院校本科学员入学入伍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周波;新疆青少年篮球队体能训练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峰;河北省青少年女子业余足球队体能训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佰奎;山东警察学院体能训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余明星;我国基层游泳教练员对少儿体能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7 张迪;对吉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年
8 朱传红;山东省男篮青年组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体能训练实践的分析与评价[D];山东体育学院;2013年
9 陈昊;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高水平男篮体能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婷婷;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女子篮球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720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20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