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5:22

  本文关键词: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田径 单项基地 后备人才 管理模式 运行模式


【摘要】:2013-2016年新一轮奥运周期达到国家田径单项基地评估标准共计122所,田径单项基地创建数量与当前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田管中心在创建基地时以“田径项目夺金为主、突出传统优势项目”的基地创建目标和设想,基本符合我国传统田径运动优势项目发展的特点。目前,我国田径单项基地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径单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田径单项基地管理及运行模式,得出以下结论:1、田径单项基地教练员队伍结构正处于一个年轻化向成熟化转换的阶段,专业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执教经验较为欠缺、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突出;而单项基地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得到较大提高,但各单项后备人才输送情况存在较大差异。2、国家田径单项基地管理及运行模式结构是以国家田管中心为主导负责制定单项基地发展大政方针,并提供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通过省(市)体育局田管中心直接对基地进行领导,市体育行政部门是单项基地直接挂靠的管理机构,由基地所在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工作。3、我国田径单项基地管理模式的建立,对教练员、运动员提出更高要求:选拔聘任更加竞争化,科学选材更加科学化,训练工作更加立体化,岗位培训及考核更加制度化,奖励制度更加明细化;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更加合理化,生活质量更加严格化。4、我国田径单项基地运行模式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1)以“学校”培养为主,省(市)、国家田管中心为辅的运行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教、训”一体化,提高对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2)以“训练营”培养为主的运行模式,有利于对基层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定期培养与选拔,充实提高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队伍;(3)以“竞赛”培养为主的运行模式,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多比赛的机会,加大对田径的普及推广,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及其训练质量。
【关键词】:田径 单项基地 后备人才 管理模式 运行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1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研究意义11
  • 2 文献综述11-18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12
  • 2.1.1 “模式”定义12
  • 2.1.2 “管理模式”定义12
  • 2.1.3 “运行模式”定义12
  • 2.2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培养现状研究12-14
  • 2.3 其他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14-15
  • 2.4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15-16
  • 2.5 其他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及运行机制研究16-18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18-23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22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专家访谈法18-19
  • 3.2.3 问卷调查法19-21
  • 3.2.4 逻辑分析法21
  • 3.2.5 实地调查法21
  • 3.2.6 数理统计法21-22
  • 3.3 技术路线22-23
  • 4 结果与分析23-49
  • 4.1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基本情况分析23-35
  • 4.1.1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基本情况24-32
  • 4.1.2 我国田径单项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2-35
  • 4.2 我国田径单项基地管理及运行模式的建立35-49
  • 4.2.1 我国田径单项基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5-36
  • 4.2.2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管理结构36-37
  • 4.2.3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管理模式的建立37-42
  • 4.2.4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运行模式的建立42-49
  • 5 结论与建议49-52
  • 5.1 结论49-50
  • 5.2 建议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55-67
  • 附件A 教练员调查问卷55-59
  • 附件B 运动员调查问卷59-62
  • 附件C 督导专家调查问卷62-65
  • 附件D 我国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专家访谈提纲65-66
  • 附件E 专家效度检验66-67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姣;王卫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年15期

2 许艳;;多方搭桥西部学子步入航海殿堂——西部首家海员培养基地落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J];中国海事;2008年07期

3 严家明;;电大基地建设的回顾与构想[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0年01期

4 杨桂宾;搭桥为渡河──谈农民中专的基地建设[J];成人教育;1994年Z1期

5 ;长沙职教基地9月投入使用 总投资14.8亿[J];湖南教育(下);2010年07期

6 韩运国;李玉民;;创建劳动基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J];吉林教育;2003年04期

7 ;根据产业建基地 办好基地促产业[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6期

8 濮承先,陈英;对中小学教育实验基地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0期

9 钟栩珲;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暨基地建设研讨会召开[J];医学教育探索;2003年02期

10 张小红;;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与高职院办学定位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均h,

本文编号:744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44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