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高校校均体育场馆数距离国家标准还具有一定差距,体育场馆设施整体数量不足。温江区、龙泉驿区、郫县、双流区等区域场地数量高于青羊区、武侯区等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空余时间充足,体育场馆经费充足情况一般。场地工作管理年限人数比例呈现U型分布,11-15年工作年限的人数最多;常见体育场地管理模式是体育学院(系、部)的管理。(2)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现状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认知重要性有待提高,制度建设不完备;绝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均对外开放,但开放的方式以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相结合为主。有偿收费方式有校内外统一价格,校内外(校内师生及社会人员)两种价格及校内外(学生、教师及社会人员)三种价格不同收费标准;(3)大众人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满意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社会体育指导员配置情况和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4)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主管领导的意识、学校体育场馆基本条件限制、安全稳定问题、收费问题、体育场馆管理水平、学校规章制度等。(5)加强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有效服务于全民健身的主要对策是建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制度,完善服务全民健身管理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强化开放服务经费保障;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多样化;协调好教学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提高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水平。
【关键词】:成都市 高校体育场馆 全民健身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8;G8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据9-11
- 1.2 选题意义11-12
- 1.2.1 选题理论意义11
- 1.2.2 选题现实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7
- 2.1 国外相关研究12-13
- 2.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2.2.1 有关于全民健身战略的研究13-14
- 2.2.2 国内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现状14-15
- 2.2.3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现状研究15-17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9
- 3.2.1 文献资料法17-18
- 3.2.2 问卷调查法18-19
- 3.2.3 访谈法19
- 3.2.4 数理统计法19
- 3.2.5 综合分析法19
- 4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现状19-25
- 4.1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类型与数量19-21
- 4.2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地理区域分布21-22
- 4.3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空余时间22
- 4.4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费情况22-23
- 4.5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23-25
- 5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现状25-35
- 5.1 管理人员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认知现状25-26
- 5.2 管理人员对于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认知程度26-27
- 5.3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服务于全民健身现状27-35
- 5.3.1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制度建设27-28
- 5.3.2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开放形式28-30
- 5.3.3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服务于全民健身的费用标准30-31
- 5.3.4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服务31-35
- 6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公众满意度分析35-36
- 6.1 公众对于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满意度现状35-36
- 6.2 公众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36
- 7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影响因素36-38
- 8 加强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有效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对策38-40
- 8.1 建立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制度,完善服务全民健身管理机制38-39
- 8.2 拓展融资渠道,强化开放服务经费保障39
- 8.3 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体育场馆服务功能多样化39-40
- 8.4 协调好教学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40
- 8.5 提高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全民健身的水平40
- 9 结论40-42
- 9.1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数量不够大类型不够多,,而且分布不均40-41
- 9.2 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41
- 9.3 大众对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满意度一般41
- 9.4 影响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全民健身的因素多样41
- 9.5 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成都市高校体育场馆为全民健身服务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附件46-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济群;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2 张林中;浅析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的意义[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海,杨国庆;北京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J];体育学刊;2004年05期
4 范明志,陈锡尧;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体育科研;2005年01期
5 潘国祥,叶亚云;高校体育场馆有偿运营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6 杨赳赳;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发展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7 赵树安;陈有财;穆大海;;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效率与效益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毕进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张勇;张岩;;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明志;陈锡尧;;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孙晨;姜建华;杨婕;;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机制探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郝克勇;陈波;冯红静;;对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钟薇;韩亚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的策略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顾亮;;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探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丹;张磊;;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闫光;;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探析——以北京大学生体育馆为例[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高瞻;;高校体育场馆开放与社区体育发展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9 何波;;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运营及其管理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10 王港;吴铁桥;;北京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现状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卢羡婷 张莺;高校体育场馆是否该有偿开放[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体育部 康乐;西安市高校体育场馆现代化管理模式探究[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湖南商学院 向征;高校体育场馆运作向产业化迈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小伟;高校场馆开放遭遇免费之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曲晓阳;高校体育场馆怎么管[N];中国体育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杨晨光 实习生 杨晓纯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 王子朴;高校体育场馆的后奥运时代[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十二运”可选高校体育场馆[N];辽宁日报;2010年
8 记者 肖春苹;对外开放高校体育场馆[N];沈阳日报;2012年
9 记者 薛冰;学校体育场馆今年开放[N];信息时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陶媛慧;精打细算 不再建新场馆[N];友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邦晖;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郁漪漪;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对学生和社会人员开放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3 殷亮;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4 刘杨;昆明地区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少川;从高校体育场馆角度分析间接影响北京大学生体质的因素[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6 戴诚辉;杭州市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潇予;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8 李玉芳;南昌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姜维;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及服务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10 丁方凯;辽宁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管理方式探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44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4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