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软梯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灵敏素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8:20

  本文关键词:“软梯训练”对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灵敏素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武术套路 青少年 灵敏素质 软梯训练


【摘要】:竞技武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它是中西方体育文化在不断撞击与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竞技武术套路正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运动员要想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稳定、高质量的完成高难度动作,这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敏素质作为身体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灵敏素质在武术套路的训练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备受重视,但传统灵敏素质训练大多是一些动作转换类、变向跑类、大脑反应类,运动员的整体灵敏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与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不同的是,软梯训练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分析综合能力,使运动员的整体灵敏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各技术动作间迅速传递提供支持。人体的灵敏素质是机体的基本素质,当人体的灵敏素质增强,就能使各项身体素质训练能够协调地、合理地、全面地发展,更加全面的完善运动技术。武术套路运动对灵敏素质的作用的要求尤为突出,武术套路运动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通过手、眼、身、法、步与精气、力功的高度协调统一,就是在体现灵敏素质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竞技武术套路项目特征和软梯训练理论的研究,为我省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证研究,初步探索适应我省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灵敏素质训练的方法。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以40名石家庄市体校的青少年武术套路队员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24周,每周3次的实验训练。实验组实施以传统灵敏素质训练和软梯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而对照组则照常进行原有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研究结果: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平衡板鹤立平衡纵向比较中,实验组的测试数据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横向比较中证实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协调能力测试指标纵向比较中,实验组的大部分数据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两组的横向比较中证实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程序化灵敏素质测试指标三角形障碍跑纵向比较中,实验组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横向比较中证实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随机灵敏素质测试指标六角球纵向对比:实验组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横向比较中证实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专业武术动作测试指标原地纵跳转体180°——燕式平衡纵向比较中,实验组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横向比较中证实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与软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其效果好于单纯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与软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其效果好于单纯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与软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三角形障碍跑的尤为效果显著,有助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程序化灵敏素质的提高。实验组的训练方法对随机灵敏素质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训练效果上呈现出差异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效果要好于单一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传统灵敏素质训练和软梯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原地纵跳转体180°——燕式平衡技术动作得分成绩,其训练效果好于单纯的传统灵敏素质训练。
【关键词】:武术套路 青少年 灵敏素质 软梯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15
  • 1 文献综述15-21
  • 1.1 青少年年龄段概念的界定15
  • 1.2 有关软梯训练的研究15-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16-17
  • 1.3 灵敏素质方面的研究17-19
  • 1.3.1 概念的界定17-18
  • 1.3.2 灵敏素质在其他运动项目上的研究18-19
  • 1.4 有关软梯训练对灵敏素质影响的研究19
  • 1.5 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19-21
  •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1-25
  • 2.1 研究对象21
  • 2.2 研究方法21-25
  • 2.2.1 文献资料法21
  • 2.2.2 专家访谈法21
  • 2.2.3 实验法21-24
  • 2.2.4 数理统计法24-25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5-45
  • 3.1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分组依据25
  • 3.2 平衡能力实验数据分析25-28
  • 3.2.1 实验前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板鹤立平衡测试指标差异性对比(独立样本T检验)25-26
  • 3.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平衡能力测试指标纵向的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26-27
  • 3.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平衡能力测试指标横向的对比分析(独立样T检验)X27-28
  • 3.3 协调能力的实验数据对比分析28-33
  • 3.3.1 协调能力实验前各测试指标差异性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28-29
  • 3.3.2 实验前后协调能力指标纵向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29-31
  • 3.3.3 实验后协调能力测试指标横向比较(独立样T检验)31-33
  • 3.4 程序化灵敏素质能力的实验数据分析33-37
  • 3.4.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三角形障碍跑测试指标差异性对比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33
  • 3.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程序化灵敏素质测试指标纵向的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33-35
  • 3.4.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程序化灵敏素质测试指标横向的对比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35-37
  • 3.5 随机灵敏素质能力的实验数据分析37-40
  • 3.5.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六角球测试数据指标差异性对比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37
  • 3.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随机灵敏素质测试指标纵向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37-38
  • 3.5.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程序化灵敏素质测试指标横向的对比分析(独立样T检验)38-40
  • 3.6 原地纵跳转体 180°——燕式平衡的实验数据分析40-45
  • 3.6.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原地纵跳转体 180°——燕式平衡测试指标差异性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40
  • 3.6.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原地纵跳转体 180°——燕式平衡测试指标纵向的对比分析(配对T检验)40-41
  • 3.6.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原地纵跳转体 180°——燕式平衡测试指标横向的对比分析(独立样T检验)41-45
  • 结论与建议45-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 151-53
  • 附录 253-61
  • 附录 361-63
  • 附录 463-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凯;胡秀娟;李守平;;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马步”动作速度特征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罗培;;试论运动员的“软素质”[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3 黄淑杰;;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导向性作用刍议[J];福建体育科技;2010年04期

4 陈秀英,袁金宝;从武术历史的发展进程观新时期武术发展趋势[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刘少博;;体育舞蹈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特征及其发展[J];黑河教育;2010年04期

6 邱毅;武术套路竞赛内容、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7 高博;孙岩;;篮球运动专项灵敏素质训练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8 吴航;;浅谈软梯训练法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史儒林;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趋势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乔巨有;;新规则实施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的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费明旋;软梯训练对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脚步移动速度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涛;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45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45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1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