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成长经历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00:00
本文关键词:中日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成长经历研究分析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女子网球已经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而我国男子网球却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成长经历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参考,同时为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网球和日本网球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以及以我国网球运动员吴迪和日本网球运动员锦织圭为例,研究分析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技战术特点,技战术形成过程及原因。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和日本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网球运动员最主要的培养模式是在举国体制下的专业队培养模式,还有小部分是以国家培养为基础的“单飞”模式以及现在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的市场化培养模式;日本网球运动的培养模式是自主培养模式,运动员由企业或家庭出资培养。(2)吴迪是在我国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由俱乐部培养,后入选地方队和国家队,在吴迪成长过程中国家队和地方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锦织圭的培养模式是青少年时期在企业的支持下远赴美国尼克网球学校进行训练,走的是职业化网球道路。(3)吴迪的技战术特点是脚步灵活,移动迅速,反手进攻有较强的攻击性,发球和正手击球是吴迪薄弱的地方;锦织圭的技战术特点是球风完全欧美化,打法极具攻击性,同时又有着亚洲选手快速灵活的特点,锦织圭的战术意图十分明确,打法多变,心理素质强大。吴迪与锦织圭技战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他们各个阶段的教练有着密切关系。(4)吴迪与锦织圭之间差异的原因,首先是身体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是成长环境之间的差异;再次是技战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是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赞助方面的差异。(5)我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与日本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的优势在于举国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劣势在于,我国的举国体制与世界网坛的高度职业化之间的矛盾;日本网球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市场化程度高以及日本网球协会和有实力的大企业对网球运动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中国和日本 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 成长经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中文文摘5-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5
- 1.3.1 对网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10
- 1.3.2 对网球运动员技战术的相关研究10-12
- 1.3.3 对中国和日本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相关研究12-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7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录像观察法15
- 2.2.3 数理统计法15
- 2.2.4 比较研究法15
- 2.2.5 逻辑分析法15-17
- 3. 中国和日本两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分析17-23
- 3.1 中国和日本两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概况17-19
- 3.1.1 中国和日本两国网球基本情况介绍17-18
- 3.1.2 中国和日本ATP和WTA赛事介绍18-19
- 3.1.3 中国和日本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整体分析19
- 3.2 中国和日本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现状的比较分析19-23
- 3.2.1 中日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简介19-20
- 3.2.2 中日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分析20-23
- 4. 吴迪与锦织圭成长经历研究分析23-39
- 4.1 吴迪与锦织圭基本情况介绍23
- 4.1.1 吴迪基本情况介绍23
- 4.1.2 锦织圭基本情况介绍23
- 4.2 吴迪与锦织圭的职业网球历程23-25
- 4.2.1 吴迪的职业网球历程23-24
- 4.2.2 锦织圭的职业网球历程24-25
- 4.3 吴迪与锦织圭技战术特征分析25-36
- 4.3.1 吴迪技战术形成与发展过程及特征分析25-30
- 4.3.2 锦织圭技战术形成与发展过程及特征分析30-36
- 4.4 吴迪与锦织圭之间差异的原因分析36-39
- 4.4.1 身体条件36
- 4.4.2成长环境36
- 4.4.3 技战术能力36-37
- 4.4.4 支持团队37-39
- 5. 分析与讨论39-43
- 5.1 中日两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培养路径与模式、优势和劣势39
- 5.2 我国女子网球的“单飞”模式39-40
- 5.3 世界男子网球发展趋势对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发展的启示40-43
- 6. 结论与建议43-45
- 6.1 结论43
- 6.2 建议43
- 6.3 研究不足之处43-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49
- 致谢49-51
- 个人简历5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信勇;;我国女子网球项目快速发展的因素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亚斌;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中国网球运动员培养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0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501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