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本文关键词: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摘要】:沅陵是中国传统龙舟运动的发源地,素有“中国传统龙舟运动之乡”的称号,以其历史最悠久、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最多、观众最多而获得全世界的瞩目。沅陵传统龙舟运动历经几千年仍然保留着以往的色彩和遗风,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沅陵传统龙舟运动在新的环境下正在蓬勃发展。沅陵致力于传承、弘扬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倡导文明、和谐、团结、健康的精神,以此推动了沅陵传统龙舟运动走向了世界的舞台,为沅陵的群众体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为沅陵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历史形成、传承及其特征、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沅陵传统龙舟的当前开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了沅陵传统龙舟运动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构思出沅陵传统龙舟运动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沅陵是中国传统龙舟之乡,自古就有“赛龙舟、闹端午”的习俗。起源与农耕时代,以纪念盘瓠和屈原为主,具有祭神、娱神、缅怀先祖和纪念英雄人物的价值成份。龙舟文化与沅陵当地的民俗、人文地理、宗教艺术等文化的相互融合,构成了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湘西传统龙舟文化,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了一种真正的民族文化。2、沅陵传统龙舟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来的功能价值也发生了嬗变,人们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因此传统龙舟活动中的宗教信仰色彩也逐渐褪去。但是龙舟活动所具备的联系情感、团结人们以及对社会意识的导向和规范作用等这些方面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文化内涵,逐渐也延伸出来集教育、健身娱乐、弘扬文化、经济运作于一身的新功能。3、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未来发展与路径主要为:一是要提升现代发展意识,引入现代体育发展模式;二是要借助媒介宣传推动,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三是要利用民俗体育资源,打造“龙舟文化”旅游品牌;四是要实施科学组织管理,建立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五是要加强龙舟协会发展,建立资金自我造血机制;六是要保护传统龙舟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沅陵 传统龙舟 历史传承 现代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前言11-1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实际意义12-13
- 第2章 文献综述13-2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4
- 2.1.1 龙舟文化13
- 2.1.2 龙舟运动13
- 2.1.3 传统龙舟运动13-14
- 2.2 国内文献综述14-20
- 2.2.1 龙舟运动的起源与历史传承研究14-15
- 2.2.2 龙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问题研究15-16
- 2.2.3 龙舟运动的经济文化功能研究16-17
- 2.2.4 龙舟运动的现代发展相关研究17-18
- 2.2.5 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个案研究18-20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1
- 3.1 研究对象20
- 3.2 研究方法20-21
- 3.2.1 文献资料法20
- 3.2.2 访谈法20
- 3.2.3 实地调查法20-21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1-50
- 4.1 古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1-27
- 4.1.1 原始社会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1-23
- 4.1.2 奴隶社会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3-25
- 4.1.3 封建社会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5-26
- 4.1.4 本节小结26-27
- 4.2 近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7-29
- 4.2.1 近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组织形式27-28
- 4.2.2 近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赛前训练的方法和内容28
- 4.2.3 贺龙、张学良与沅陵传统龙舟的历史渊源28-29
- 4.2.4 本节小结29
- 4.3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发展29-42
- 4.3.1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赛事开展现状30-32
- 4.3.2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物质形态32-33
- 4.3.3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组织形式33-35
- 4.3.4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文化特征35-39
- 4.3.5 现代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价值功能39-42
- 4.3.6 本节小结42
- 4.4 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现代化发展42-50
- 4.4.1 提升现代发展意识——引入现代体育发展模式42-44
- 4.4.2 借助大众传媒宣传——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44
- 4.4.3 利用民俗体育资源——打造“龙舟文化”旅游品牌44-46
- 4.4.4 实施科学组织管理——建立专业运营管理团队46-47
- 4.4.5 加强龙舟协会发展——建立资金自我造血机制47-48
- 4.4.6 保护传统龙舟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8-49
- 4.4.7 本节小结49-50
- 第5章 结论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5-56
- 附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玉军;;英国精神:挑战和历史传承[J];东岳论丛;2013年07期
2 朱凌云;周桂芹;;论“村官”角色的历史传承与文化变迁[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小田;;近代历史传承与当代乡村发展[J];铁道师院学报;1997年06期
4 胥文玲;;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家族祠堂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5 王菲;谭良田;;试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大学》之道的历史传承[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杜学礼;;论中原文化的特点及历史传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4期
7 邹兴明;;文明的传承与社会个体的价值——历史的实现方式再探讨[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韩素玲;吴立农;;论汉英词语命名中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时尚[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30期
9 王先进;;五保供养政策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J];学习与实践;2007年09期
10 王欢;田雨普;;斗鸡的体育属性辨析及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原伦;;电子时代的民俗[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韦永武;韦荣康;;水族历史传承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道龙;服务大局促进发展记载历史传承文明[N];鹤岗日报;2013年
2 尚志;商文化的历史传承 商丘人的时代追求[N];商丘日报;2013年
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先明;“新乡贤”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建构[N];光明日报;2014年
4 王文玲 刘诗杰;三公司充满信心 科学和谐促发展[N];石油管道报;2008年
5 ;《北京精神通论》出版发行[N];北京日报;2012年
6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周波;历史传承是认定商标知名度因素之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木木;谁能成为总被眷顾的特例[N];证券时报;2013年
8 李云鹏;水利的历史传承与科技结晶[N];中国水利报;2014年
9 李志刚;保护文化遗产 做好历史传承[N];伊犁日报(汉);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义才;聚精神之力 塑城市之魂[N];商丘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娜;潍坊风筝艺术的历史传承[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舒景;沅陵传统龙舟运动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D];吉首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8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6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