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骑行 自行车骑行 文化 骑行文化 体育 近现代中国
【摘要】:自行车作为舶来之物,百余年间广泛地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近代中国,自行车曾是富贵之人的玩具,也曾是贫苦之人生活的倚靠,曾经被视为“奇技淫巧”,也被看作“文明奇器”。建国之后,自行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度成为每个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此后汽车开始为普通民众所有,逐渐替代了自行车在每个家庭从前的位置。不过,时至今日,中国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的王国”。但是,与中国“自行车王国”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俨然一项学术空白,几近无人问津。基于此原因,本研究结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演变,在界定“骑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力争再现近代自行车骑行的场景,挖掘近代自行车骑行文化的寓意,并追忆建国初期盛极一时的自行车骑行,进而试图理清近现代自行车骑行文化的变迁,以期对当下自行车骑行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一方面,对中国知网上与自行车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另一方面,积极与骑行爱好者、修车人、卖车人进行交谈,了解自行车鲜为人知的一面,了解他们对自行车骑行的观点。结合这两方面的内容,对自行车骑行的时代性特征与变迁进行了归纳,并对自行车骑行何时再度兴盛进行了思考,研究表明:1.近代中国,西物东渐,骑行文化表现为:器物上“舶来”,精神上“挪用”,制度上从礼教原则转向公权力下的新秩序,行为上从个人骑行延伸到国族荣耀。2.近代中国,民间艺人、骑师等人的职业骑行,溥仪的“政治化”骑行,公车群体的职团骑行,女性群体的休闲骑行,何浩华的奥运骑行以及潘德明的旅游骑行呈现出了以为生计、除旧布新、张弛有别、标新立异、为国争光、环球冒险等特点。3.建国初期,“国货”供不应求,买车需要凭票。人们无力购买整车,“攒车”便盛极一时。自行车仍然是令人“慕悦”的器物,多数人对“小康”生活的认识停留在“三转一响”上。自行车上路通行犹如现在的机动车通行一样需要遵守具体的规则。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自行车都“神通广大”,仍是“一车多用”。4.改革开放之后,自行车从“匮乏”到“富足”,人们对于自行车的感情从“渴求”到了“眷恋”,骑行也开始从“通行”发展到“驴行”,政府对于骑行的态度也开始从“监管”转向了“服务”。5.现代骑行文化呈现出类型日益细化、载体日趋多元、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时令变幻渐成节奏等发展趋势。6.中国自行车骑行的再度繁荣在于民众道路通行心理的转变。
【关键词】:骑行 自行车骑行 文化 骑行文化 体育 近现代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4
- 1.1 选题依据7-8
- 1.1.1 选题背景7
- 1.1.2 研究目的7-8
- 1.1.3 研究意义8
- 1.2 文献综述8-14
- 1.2.1 骑行的界定8-9
- 1.2.2 形成骑行文化的相关概念链接9-10
- 1.2.2.1 文化与骑行9
- 1.2.2.2 体育文化与骑行文化9-10
- 1.2.2.3 自行车骑行与体育10
- 1.2.3 国内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的现状10-14
- 1.2.3.1 国内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的现状11-12
- 1.2.3.2 国外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的现状12-13
- 1.2.3.3 西方语境下的中国自行车骑行文化的研究13-14
- 1.2.4 文献总结14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6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方法14-15
- 2.2.1 文献资料法14-15
- 2.2.2 访谈法15
- 2.3 研究步骤15-16
- 2.3.1 研究设计15-16
- 2.3.2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16
- 3 骑行文化16-19
- 3.1 骑行文化的内涵16-18
- 3.1.1 器物层面:从“工具”到“玩具”16-17
- 3.1.2 精神层面:从“舶来”到“挪用”17
- 3.1.3 制度层面:从等级森严的礼教原则到公权力下的新秩序17
- 3.1.4 行为层面:从“个人骑行”到“国族荣耀”17-18
- 3.2 骑行文化的发展趋势18-19
- 3.2.1 骑行文化的类型日益细化18
- 3.2.2 骑行文化的载体日趋多元18
- 3.2.3 骑行文化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18-19
- 3.2.4 骑行文化的时令变幻渐成节奏19
- 3.3 小结19
- 4 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下的自行车骑行19-30
- 4.1 近代中国与自行车骑行19-24
- 4.1.1 近代自行车骑行的特征20-24
- 4.1.1.1 以为生计:民间艺人、骑师等人的职业骑行20
- 4.1.1.2 除旧布新:末代皇帝溥仪的“政治化”骑行20-21
- 4.1.1.3 张弛有别:公车群体的“职团骑行”21-22
- 4.1.1.4 标新立异:女性群体的休闲骑行22-23
- 4.1.1.5 为国争光:何浩华的奥运骑行23
- 4.1.1.6 环球冒险:潘德明的旅游骑行23-24
- 4.1.2 小结24
- 4.2 现代中国与自行车骑行24-29
- 4.2.1 现代自行车骑行的特征25-28
- 4.2.1.1“国货”供不应求,“攒车”盛极一时25
- 4.2.1.2“小康”三转一响,“慕悦”油然心生25-26
- 4.2.1.3“一车”仍为多用,,“农村”得到普及26-27
- 4.2.1.4“车票”时代印记,“通行”有章可依27-28
- 4.2.2 现代自行车骑行的流变28-29
- 4.2.2.1 器物上:从“匮乏”到“富足”28
- 4.2.2.2 精神上:从“渴求”到“眷恋”28
- 4.2.2.3 制度上:从“监管”到“服务”28-29
- 4.2.2.4 行为上:从“通行”到“驴行”29
- 4.2.3 小结29
- 4.3 中国自行车骑行何时再度繁荣?29-30
- 5 结论30-31
- 附录一:自行车骑行与中国大事简记(1868年至今)31-32
- 附录二:自行车见证中国百姓生活变迁(组图)32-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3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思全;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天津自行车产业发展的案例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06期
2 徐涛;;上海民族自行车产业研究(1897-1949)[J];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3 杨德磊;;自行车产业集群发展及升级研究——以天津自行车产业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毛蕴诗;林晓如;李玉惠;;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研究——以台湾自行车产业整体升级及其竞合机制为例[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5 佘旗;;世界自行车救济会:两个轮子改善非洲贫穷[J];中国社会组织;2014年14期
6 夏燕;;艰难突围中的中国自行车经济[J];观察与思考;2007年17期
7 沈鸿才;;我的收藏之乐——证件套上的自行车[J];中国自行车;2011年11期
8 曾平 ,李敏辉;中国自行车将走得更远[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年08期
9 和金生;杨晓霞;;天津自行车知识产权战略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徐友龙;;中国自行车革命[J];观察与思考;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耀平;;迎接自行车产业的新时代[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 张燕丽;天津自行车产业再崛起[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赵红雨 段梅强 赵振奇;平乡:自行车文化助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N];中国特产报;2009年
3 赵奇;文化助推河北平乡自行车产业发展[N];消费日报;2009年
4 记者 李京兰;免费自行车影响几何?[N];烟台日报;2010年
5 ;大建专用道,韩国打造自行车大国[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记者王华楠;飞鸽自行车产业园项目落户静海[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7 记者 蒋黛;公共自行车 何时能便民[N];西安日报;2011年
8 早报记者 田波澜;自行车渐入中国:从奇技淫巧到文明奇器[N];东方早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喜梅;自行车产业亟待浴火重生[N];人民政协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葛文荣;环湖赛带动下自行车产业日渐兴起[N];西宁晚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德欣;自行车造型个性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闫杰;自行车骑行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银波;天津市自行车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许文;考虑骑行者姿态的自行车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张寅豹;自行车质量监测及数据管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陈向明;自行车造型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琦;自行车创新设计的仿真研究及其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林俊聪;自行车模块化概念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6年
9 林霜;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田冠;基于骑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的邮政自行车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3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77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