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年度训练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年度训练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温哥华冬奥会 短道速滑 3000米接力 周期 训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法整理之前的训练日志、查阅相关录像资料、文献资料并对主教练进行访谈了解训练思想,结合自己的训练经历,经过统计汇总分析得出中国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女队在备战温哥华冬奥会时周期的划分以及训练安排:1.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是体能主导类项目,无氧耐力、有氧耐力、爆发力是对比赛制胜的关键,此外技战术、心理因素对本项目也至关重要。2.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在备战温哥华冬奥会期间按照赛季的比赛共分为三个大周期,每个大周期都有相应的准备期、竞赛期和调整期。3.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准备期(Ⅰ)共分为三个阶段:引入小周期、一般准备期、专门准备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改进技术,培养初步的竞技状态。4.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一般准备期的训练内容以一般体能、核心力量、技术训练为主,专门准备期的训练内容以技战术、专项体能为主,竞赛期的训练内容以技战术、专项体能和完整配合为主。5.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主要运用间歇训练法、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化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分别对技战术、力量素质、有氧耐力、专项体能进行训练。6.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在备战大周期中一般准备期的负荷强度和量逐渐上升并达到顶峰,在专门准备期负荷强度上升,负荷量逐渐下降,赛前训练期负荷强度继续上升,而训练量继续下降。
【关键词】:温哥华冬奥会 短道速滑 3000米接力 周期 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62.1
【目录】:
- 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17
- 2.1 短道速滑项目技术特征的相关研究11-12
- 2.2 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项目战术特征的相关研究12
- 2.3 短道速滑项目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12-13
- 2.4 短道速滑项目体能的相关研究13-15
- 2.5 短道速滑项目生理指标的研究15
- 2.6 短道速滑项目相关训练方面的研究15-17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7-19
- 3.1 研究对象17
- 3.2 研究方法17-19
- 3.2.1 专家访谈法17
- 3.2.2 调查法17-18
- 3.2.3 录像分析法18
- 3.2.4 数理统计法18-19
- 4 结果与分析19-40
- 4.1 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的项目特征19-20
- 4.2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训练周期划分20-23
- 4.3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训练内容23-28
- 4.4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训练方法手段28-33
- 4.4.1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分析28-29
- 4.4.2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一般有氧耐力训练方法、手段分析29
- 4.4.3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分析29-31
- 4.4.4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分析31-32
- 4.4.5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专项技术训练方法、手段分析32-33
- 4.5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的训练负荷33-40
- 4.5.1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一般准备期Ⅰ训练负荷安排分析33-36
- 4.5.2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专门准备期Ⅰ训练负荷安排分析36-37
- 4.5.3 备战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队赛前训练期训练负荷安排分析37-40
- 5 结论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4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锦华;计算训练法在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岳宝铎;七谈《计算训练法》——如何利用《速度表》安排训练[J];田径;2002年02期
3 ;竞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2年10期
4 朱昆 ,朱超;深水训练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年04期
5 茌长征;浅析变换器械训练法在链球训练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6 孙晔;想象训练法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5期
7 周丽凤;;振动训练法的理论与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肖秋莲;;职业能力教学中的强化训练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9 李秀凤;;形象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的400米跑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10 岳萍;;俄语口译笔记和跟读训练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变量训练法”在链球训练中的作用[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晓光;肖山;;“变量训练法”在链球训练中的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霍子文;;关于“篮球双系统变化控制训练法”的理论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洪涛;李丰祥;;髋受力技术力量训练法与几种主要下肢力量训练法的特点和作用的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姚定方;陈钰杰;;早期强化肢体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评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王永龙;;“听说写评”习作训练法[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7 尚久华;杨忠山;李金辉;刘继月;;以刺激和诱导骨骼肌耐酸能力的“短间歇无氧训练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影响[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北湘;石玉琴;白晋湘;高长渊;;使用最大动量训练法发展投掷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尝试[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9 张建;史东林;;核心训练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核心力量影响的实效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10 孙德仕;;怎样运用三期训练法 培养盲学生的触诊能力——按摩学中的补偿教学[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洪川 李辉;“兴趣训练法”激起练兵热潮[N];边防警察报;2008年
2 彭国坚、夏传峰;让每个战士都能享受快乐训练[N];战士报;2009年
3 记者 王阳;“四五”训练法促青年“挑大梁”[N];上海科技报;2013年
4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队没有星期天[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陈嘉德 郭锐 屈国号;八七四四部队快乐训练法生成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4年
6 高福东 特约记者 郝长波;排爆队长王长锋[N];人民武警;2006年
7 湖北省襄阳市前进路小学 陈华清;公开课训练法[N];中国教师报;2014年
8 杨光富 杨飞(作者单位:贵阳指挥学校);利用条件反射指导擒敌术训练[N];人民武警;2005年
9 本报记者 夏洪青 高志文 刘欣欣;“思维黑障”突破记[N];解放军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肖苑玫;“倒序法”拉动中国空手道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斌;“目标选择训练法”的理论研究与初步验证[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2 韩静;游戏训练法在河北青年女子篮球队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庆波;节拍训练法在青少年男子400米栏训练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鹏;间歇性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
5 朱青莹;应用元认知训练法控制体操学习中焦虑情绪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晶晶;逆进分解训练法在羽毛球发球和高远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7 马伟;基于教材的句子训练法运用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8 张会;中国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年度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刘爱斌;定向运动GPS训练法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赵文化;用“OTPAE五步训练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10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1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