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跑、起跳一体化模式实施于跳远教学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助跑、起跳一体化模式实施于跳远教学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助跑起跳一体化模式教学方法,对提高体育院校学生跳远技术学习的效果。依据技术原理对核心技术环节进行限制干预,对全程助跑至起跳进行合理控制。为现行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时缩短形式下跳远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2012级两个班共7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及采用特定练习手段进行教学训练;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学习训练。两组均通过十二个课时的训练学习后进行技评达标考核。使用二维录像拍摄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助跑、起跳过程进行拍摄分析,分析统计助跑速度、腾起初速度,起跳过程中着地角、蹬地角、扇形面角等运动参数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轮课程(20学时)教学后得出以下结果:1、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最终考核,实验组技评平均成绩85.42分、达标平均成绩5.63M;对照组技评平均成绩80.16分、达标平均成绩5.29M。独立T检验得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2、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实验组后六步速度、最后一步速度、腾起初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学分析后得出起跳时间、各关节角度及重要技术环节参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4、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软件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组腾起角均值为15.7°,对照组腾起角均值为11.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摆动腿半径小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实验组采用的教法手段,一是在考核技评达标成绩上优于对照组。二是在核心技术运动参数上实验组也是优于对照组,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学习挺身式跳远时存在的难点。2、高强度、多组数的全程练习对其跑、跳技术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后期的测试数据反映无论是后六步速度还是腾起初速度,都高于对照组。也是影响挺身式跳远成绩的重点所在。3、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在多组数、全程控制的情况下,形成动作快速、干练的特点,改善着地角角度,促使缓冲更加合理,踏跳时间、膝角等都优于对照组。合理有效解决了水平方向制动过大这一问题。4、在对摆动腿、腾起角进行分析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此重要环节的改善直接关系到挺身式跳远最为核心的两个影响因素:腾起初速度、腾起角。这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直接促使运动成绩的提高,这也就是此模式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挺身式跳远 一体化模式 全程控制 教学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23.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8-10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意义8
- 1.3 一体化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论依据8-10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2.1 国外跳远发展与现状10-11
- 2.2 国内跳远教学研究现状11-14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7
- 3.1 研究对象14
- 3.2 研究方法14-17
- 3.2.1 实验法14-16
- 3.2.2 文献资料法16-17
- 3.2.3 数理统计法17
- 4. 结果与分析17-25
- 4.1 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对比与分析17-18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六步速度、最后一步速度、腾起初速度对比与分析18-19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分析19-22
- 4.3.1 踏跳时间、退让膝角对比与分析19-21
- 4.3.2 着地角、蹬伸踝关键节角度、起跳扇形面角对比与分析21-22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摆动腿半径、腾起角对比与分析22-25
- 5 结论与建议25-26
- 5.1 结论25
- 5.2 建议25-26
- 致谢26-27
- 参考文献27-29
- 附件29-3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4-35
- 承诺书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淑青,赵丽敏;主体自主发展教学实验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6期
2 钱张师,孙奇敏,钱金梅,钱军师,李志翔,薛海红,钱雪芹,李新民;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教学实验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朱宝琼,巫旦元;四段式教学实验研究[J];广州教育;1989年05期
4 冯忠良;结构一定向教学实验研究总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5 臧雷,单宝珍,孙朝仁,张建军,蒋炜宏;“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实验研究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08期
6 陈进;;高中数学“风险与决策”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实验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4年05期
7 黄亮明;;地方民族传统武术实用实战技术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师友;2014年02期
8 王健,张菁燕;中小学教学实验研究存在的误区分析[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徐平,李恒,王静;《经络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研究报告[J];中医教育;2001年01期
10 卢艳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自能”的教学实验研究[J];教育导刊;1995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广元;;《主体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的报告[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2 唐街平;;初中数学自主合作与反思构建的教学实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吴广宏;徐培;;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注意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刘洪俊;;挺身式跳远中运用“四步全息法”的教学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5 胡朝阳;;“纯”色彩问题——教学实验研究[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倪湘宏;;健美操健康功能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的教学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鹏;助跑、起跳一体化模式实施于跳远教学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年
2 魏春燕;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夏文学;中外二语教学实验研究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宇;中职计算机专业基础英语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5 崔新华;“风险与决策”专题的设计与教学实验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天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魏敏;高中“开放式”写作教学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莉;异质分组教学实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唐瑞;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英语理解性教学实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松小琴;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7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1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