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特征与资源开发方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贵州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特征与资源开发方式探索
【摘要】: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苗族歌舞之乡、中国苗族文化中心。苗族体育文化是苗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是苗族诸多文化的集中表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苗族体育是苗年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岁时节令文化、宗教文化、农事文化、社交娱乐文化特征。苗年节自2000年以来每年11月中上旬在雷山县举办,苗族体育赛事已发展成为集祭祀、娱乐、健身、经贸为一体的活动,其开发的内容形式,不仅包括苗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比赛,还存在现代的体育赛事,构成当今苗族苗年节体育文化活动形式。苗年节通过政府的倡导支持、市场的主导机制、社会的广泛参与、大众传媒的传播推广共同打造雷山新名片;通过乡村文化旅游模式、名胜景区舞台展演模式、综合体育融入模式、体育旅游景区与线路运营模式成为雷山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模式。现阶段苗年节体育文化资源的的开发带来了良好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因此,对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更好的保护和开发苗族体育文化资源,同时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雷山苗年节 体育文化资源 特征 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7
- 第一节 选题依据8-9
- 一、民族传统体育是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9
- 二、民族传统节日是传承民间体育文化的载体9
- 三、打造“苗年节”岁时节庆活动是保护与开发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资源的重要措施9
- 第二节 选题意义9-10
- 一、理论意义9-10
- 二、现实意义10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0-16
- 一、相关概念界定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2-16
- 小结16-17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17-19
- 第一节 研究对象17
- 第二节 研究方法17-19
- 一、文献资料法17
- 二、专家访谈法17
- 三、实地调查法17-18
- 四、逻辑分析法18-19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9-50
- 第一节 雷山苗族概述19-20
- 一、雷山苗族族源与迁徙19
- 二、雷山的自然与社会环境19-20
- 三、苗族生活习俗与体育文化20
- 第二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活动特征20-22
- 一、岁时节令节庆文化特征节21
- 二、苗族宗教节庆文化特征21
- 三、苗族农事节庆文化特征21-22
- 四、苗族社交娱乐文化特征22
- 第三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演变特征22-25
- 一、传统生产方式向民间娱乐活动的转变22-23
- 二、宗教祭祀向娱乐活动的转变23
- 三、娱乐活动向健身活动的转变23-24
- 四、民俗节庆向区域经贸活动的转变24
- 五、单一节事向多元复合功能的转变24-25
- 第四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开发现状25-36
- 一、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展演形式25-29
- 二、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综合开发内容29-30
- 三、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活动的运行机制30-33
- 四、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的开发模式33-36
- 第五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益36-42
- 一、社会效益36-37
- 二、经济效益37-39
- 三、文化效益39-41
- 四、生态效益41-42
- 第六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42-44
- 一、苗年节赛事的组织策划,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42
- 二、体育文化形式多样,但缺乏深刻的内涵42-43
- 三、文化创意缺乏,资源整合力度不够43
- 四、形象塑造不够鲜明,尚未形成全国知名品牌43-44
- 五、赛事宣传营销模式单一,市场开发能力较弱44
- 第七节 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44-47
- 一、加强苗年节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策划44-45
- 二、挖掘苗族体育文化内涵,创新表演参与内容45
- 三、整合苗族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体育文化内容形式45
- 四、利用体育赛事为主线,打造苗年文化品牌45-46
- 五、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拉动苗族体育文化产业46
- 六、完善市场化、产业化机制46
- 七、建立创意人才队伍,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46-47
- 第八节 开发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引发的启示47-50
- 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前提47
- 二、加大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突出参与性是保障47-48
- 三、整合资源凸显特色,增强品牌意识是核心48
- 四、培养和引进高新人才,更新营销观念是途径48
- 五、推进苗族体育产业化进程是关键48-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5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继勇;;雷山苗寨过苗年[J];健康;2013年01期
2 李珩;;雷山,苗年[J];旅游世界;2013年Z1期
3 丁峰;;苗年纪事[J];西南航空;2007年04期
4 于峰;;苗年[J];中国绿色画报;2004年08期
5 李继勇;;雷山苗寨过苗年[J];新经济;2012年16期
6 严风华;;风起苗舞·连载三 痛快是苗年[J];南方国土资源;2009年10期
7 张兴涛;;雷山苗年节[J];新闻窗;2011年06期
8 余红艳;;“我者”表述的活态文本——评吴正彪教授的《苗年》[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4年03期
9 徐新建;;节日体现的文化选择——吴正彪教授新作《苗年》读评[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5期
10 ;苗年[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仙艳;《苗年》: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的民族学专著[N];贵州民族报;2012年
2 黄忠彩;苗年,欢乐中再待来年[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李思晋;在雷山过苗年[N];中国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孙燕 张永发;苗年来临喜洋洋[N];中国民族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梅;贵州雷山“苗年节”体育文化特征与资源开发方式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秋东;从社会交往角度看苗年[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0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4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