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05~2015年红河州哈尼、汉族(7~18)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01:00

  本文关键词:2005~2015年红河州哈尼、汉族(7~18)岁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哈尼族 青少年 体质健康 现状


【摘要】:目的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汉族青少年学生2005~2015年3次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云南省红河州7~18岁哈尼、汉族青少年近10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运动素质等体质健康指标的变化情况、特点及规律,了解学生体格、体能与素质发育的变化趋势,探讨如何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措施与途径。从而为学校体育卫生研究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与建议。方法收集2005~2015年10年间云南省红河州3次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数据。调研学校原则上要求与历年保持一致。抽样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手册》要求,采用统一检测器材和检测方法,统一数据录入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结果针对测试结果,本文进行了综合成因分析,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遗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从身高、体重、胸围和体质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各项指标的增长变化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生长速度呈现出提前趋势。然而,在提高学生生长水平和生长速度的同时,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身体锻炼,导致近10年来哈尼族和汉族学生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从肺活量来看,哈尼族和汉族学生的指标总体上升,但哈尼族学生后5年的肺活量呈现下降趋势,汉族学生后5年的肺活量增长幅度也减小。从力量素质来看,10年间哈尼族学生的握力持续增长,而汉族学生的握力则持续下降,哈尼族和汉族学生的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均呈下降趋势。从速度素质来看,10年间哈尼族和汉族学生速度素质总体上呈现上升。从柔韧素质来看,哈尼族和汉族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测试成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后5年均为下降趋势,除汉族女生外成绩下降明显。从耐力素质来看,哈尼族和汉族学生的耐力素质总体体现为增长趋势。其中,哈尼族学生前5年下降趋势明显,汉族女生后5年出现下降。近10年云南省哈尼、汉族青少年的发育各有差异与特点,哈尼族学生形态指标持续增长,与体格发育水平的迅猛趋势相比,学生的机能和素质指标呈现停滞或下降趋势。结论针对云南省红河州青少年体质健康发育存在的问题,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监督机制,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重要突破口,各部门协作配合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争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哈尼族 青少年 体质健康 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22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6
  • 1.3.1 体质12-15
  • 1.3.2 健康15-16
  • 1.3.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16
  • 1.4 国内外体质研究概述16-22
  • 1.4.1 国外体质研究16-19
  • 1.4.2 国内体质研究19-22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6
  • 2.1 研究对象22-23
  • 2.1.1 对象来源22
  • 2.1.2 抽样方法与样本含量22-23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23-26
  • 2.2.1 研究内容23-24
  • 2.2.2 研究方法24-26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6-78
  • 3.1 身体形态指标分析26-47
  • 3.1.1 身高指标分析26-30
  • 3.1.2 体重指标分析30-34
  • 3.1.3 胸围指标分析34-38
  • 3.1.4 体质指数(BMI)分析38-43
  • 3.1.5 维尔维克指数(VI)分析43-47
  • 3.2 生理机能指标分析47-56
  • 3.2.1 肺活量指标分析47-52
  • 3.2.2 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析52-56
  • 3.3 运动素质指标分析56-78
  • 3.3.1 力量素质分析56-65
  • 3.3.2 速度素质分析65-69
  • 3.3.3 柔韧素质分析69-73
  • 3.3.4 耐力素质分析73-78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78-82
  • 4.1 结论78-80
  • 4.2 建议80-82
  • 参考文献82-84
  • 附录84-86
  • 致谢86-8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连信;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教育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2期

2 林小妹;青少年“网德”培养之我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刘莲玉;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关于湖南省青少年接触和利用网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学习导报;2001年01期

4 吕杰;相关研究:青少年个性特征、行为与父母养教方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1年01期

5 薛景胜,郭秀红;略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1年02期

6 刘宗荣;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2年06期

7 赵淑玲;计算机的应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8期

8 朱丹;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黎斌,李明;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信用教育[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沈大光;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青少年网络不良行为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马瑜;;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影响[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海;;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区域青少年科学研究院优化运作的实践研究》情报综述[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4 尚帅利;;从家庭教育看青少年网络成瘾[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卫红梅;;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6 许世桐;;爱祖国 立大志 求真知 做真人——与青少年朋友谈学陶参与教改[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姚建兰;;科技辅导员有效地开展科技活动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作用[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梅红祥;唐克祥;宗丽香;;青少年科技教育浅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吴培超;;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研究及其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海燕 记者 龚志伟;绵阳质量技监局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N];中国质量报;2006年

2 李领邋刘婷;我市“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正式启动[N];商洛日报;2007年

3 张剑雯;两岸五地青少年关注山西环保[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4 李如一;青少年活动中心:首府孩子成长的乐园[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N];阿坝日报;2007年

6 共青团中卫市委员会 沙曼曼;当前青少年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N];中卫日报;2008年

7 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刘林波;全国青少年车模赛在我市举行[N];深圳商报;2009年

8 记者 柴葳;超九成青少年认为参与公益是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通讯员 吴福全;青少年创新之花绽放羊城[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薛庆元 通讯员 吴琪明 赵忠 时猛;为青少年撑起一片蓝天[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罗春燕;上海市青少年课余屏前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江小小;中国城市儿童青少年闲暇静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孔垂辉;青少年非接触式体型二维测量与评价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邹志春;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房蕊;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荫;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青少年网络沉溺[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2 刘春来;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庞振昱;崇安区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春莹;我国青少年消费观的伦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许飞龙;论宗教极端思想对南疆青少年的影响研究[D];喀什大学;2015年

6 刘佰一;湖北省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娟娟;青少年学生社会自立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韩娇;西安市校园足球8~17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损伤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9 刘超;青少年学生道德自立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施蓉;特拉华欺负受害量表在中美青少年样本中的测量等值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4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4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2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