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教练员流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03:45
本文关键词:中超联赛教练员流动性研究
【摘要】:本研究借助中国足球改革的热潮,运用历史研究法、类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理论和历史数据,关注2012赛季以来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的教练员流动现象,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给出对中超联赛换帅现象的评价和建议。结论:1、中超联赛教练员2012-2015赛季的流动呈现出流动因素多样化、流动比率大、流动速率快、换帅时间不稳定、人才来源渐趋广泛的特征。2、中超联赛教练员和球员之间存在“代沟”问题。3、中超联赛中外籍主教练的能力差异和薪金差异不成正比。4、中超联赛主教练的非结构性的横向流动受制于中超联赛俱乐部的发展,又反映着俱乐部的发展,其互换对流性的流动是我国足球市场活跃的体现。5、教练员流动现象的产生不能局限于单一要素的影响,而是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建议:第一,中超联赛俱乐部主教练的流动应适当放缓速度,减小流动比率,在较低的流动速度和比率上保持动态平衡,既能维持中国足球市场的活跃性,又可以对中国足球文化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第二,中超联赛外籍教练员的选用仍然以足球运动水平相对较高,足球运动理念较为先进,运动训练水平和理论发展比较均衡的欧洲和南美洲为主。第三,在教练员的流动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其合理性。中超联赛教练员的更换时间在赛季间最为合理,内部更替较之外部更替对球队更好,教练员赛季间的内部更替对球队有最大帮助。所以教练员的更替要尽量以赛季间更替为主,建议多采用俱乐部教练组的内部更替。第四,解决“代沟”问题,首先要对“代沟”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到球队中冲突所在,并进行协调。第五,中超联赛教练员薪资应以球队成绩和教练员对球队文化建设为主进行衡量。第六,为了保持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平稳前进,我们应维持主教练流动中的的互换对流性,但对俱乐部文化和足球文化建设的长远角度来看,要尽量控制教练员合理流动,职业足球市场的教练员流动要遵循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立足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着眼长远和夯实基础相结合,创新重建和问题治理相结合,持续研究推动,不断总结改进,最终达到动态平衡,呈现一个健康活跃的中国足球市场。
【关键词】:足球 教练员 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1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15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14
- 1、理论意义12-13
- 2、现实意义13-14
- (三)本章小结14-15
- 二、文献综述15-2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当今西方体育社会学研究热点15
- 2、西方体育社会学中的研究方法15-16
- 3、西方体育人才和足球人才流动研究16-17
- (二)国内研究现状17-23
- 1、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17-18
- 2、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研究18-19
- 3、教练员及其基本素质、执教行为研究19-22
- 4、对中超联赛教练员研究22-23
- (三)本章小结23-24
- 三、概念界定24-26
- (一)教练员及其价值24-25
- 1、教练员24
- 2、教练员价值24-25
- (二)人才流动理论25
- (三)本章小结25-26
-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6-27
- (一)研究对象26
- (二)研究方法26-27
- 1、文献资料法26
- 2、历史研究法26
- 3、类比分析法26-27
-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27-45
- (一)中超联赛教练员流动情况比较与分析27-34
- 1、2012-2015 赛季教练员流动情况总览27-28
- 2、2012 赛季教练流动情况28-29
- 3、2013 赛季教练员流动情况29-30
- 4、2014 赛季教练员流动情况30-31
- 5、2015 赛季教练员流动情况31-32
- 6、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2008赛季以来换帅的轮次对比32-34
- (二)英超联赛教练员 2012-2015 赛季流动情况34-35
- (三)中超联赛教练员流动现象分析35-39
- 1、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主教练流动比率太大35-36
- 2、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主教练流动速度过快36-38
- 3、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主教练赛季前和赛季初流动较多38-39
- (四)教练员流动对球队成绩的影响39-40
- (五)主教练更替中出现的代沟问题40-41
- (六)中外教练员薪金与能力关系分析41-42
- (七)中超联赛主教练的社会流动类型42-44
- (八)本章小结44-45
- 六、结论与建议45-46
- (一)结论45
- (二)建议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50
- 附件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燕成;;歧异与救赎:中国足球文化的重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任晓龙;;对中国男足外籍教练执教成绩制约因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16期
4 肖林鹏,唐立慧;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调控目标与任务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王甫勤;;西方社会流动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8年08期
6 田磊;;中国足球的样本价值[J];南风窗;2007年17期
7 刘丽;刘卫东;郭淑玲;;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及其应对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姚月红,马建青;从多维视角透视“代沟”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4年05期
9 张培峰,王兴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人才流动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黄璐;;博斯曼法案的国际政治经济本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吉承恕;竞技体育教练员胜任力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1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41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