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青海省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1:29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状况


【摘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06年12月20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成立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号召全国各级教体、团委等部门,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4月29日上午,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时间举行,全国亿万学生进行集体锻炼一小时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自此,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海省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青海省5所高职院校的体质测试达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与组织情况等进行调查。旨在分析青海省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实状况,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便于青海省高职院校在今后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中总结不足、更进一步。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青海省高职院校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上报工作开展较好,但未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导向。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率一般,各院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2.青海省高职院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逐步被体育选项课所取代,体育选项课是青海省高职院校开展最多的形式,但开展的项目较少。大部分院校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对体育课的需求,体育课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辐射与指导作用较好;3.青海省高职院校都开展了早操活动,大部分院校开展了课间操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较好,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但以学生自发进行为主,学校没有制定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组织措施;4.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体育教师来直接认知体育相关政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广泛传播,宣传单一,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清,理解不透;5.青海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和设施还有待加强,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场地设施不能达到标准。针对青海省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状况,本文建议:1.每年按时测试和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做好学校数据统计、保存和反馈工作,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衡量学生体质、检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硬性指标。2.未达到国家制定体育课时标准的学校,应该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数量和开设的学期数,提倡以体育选项课方式开展。体育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3.三所开展课间广播操和两所未开展课间活动的院校,可以考虑开展新型大课间活动,由体育教师专门指导或班主任参与指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全校师生共同锻炼的场面,时间在25分钟到40分钟。4.各院校可以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新的口号和理念进行广泛传播。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和论坛等途径大力宣传、持续推广;发动便于组织学生的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宣传、开展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知识竞赛。5.学校应增加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费投入,扩大体育教师队伍,鼓励体育教师继续学习,鼓励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历继续深造。青海省高职院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也要注重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7.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3
  • 1.1 选题依据9
  • 1.2 选题意义9-10
  • 1.3 文献综述10-12
  • 1.4 研究目的12-13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3-16
  • 2.1 研究对象13
  • 2.2 调查对象13
  • 2.3 研究方法13-16
  • 2.3.1 文献资料法13-14
  • 2.3.2 问卷调查法14
  • 2.3.3 专家访谈法14-15
  • 2.3.4 数理统计法15
  • 2.3.5 逻辑分析法15-16
  • 3 结果与分析16-37
  • 3.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状况16-18
  • 3.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状况18-25
  • 3.2.1 体育与健康课的师资状况18-20
  • 3.2.2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课情况20-21
  • 3.2.3 体育与健康课开展的形式和内容21-23
  • 3.2.4 体育与健康课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情况23-25
  • 3.3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25-31
  • 3.3.1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25-26
  • 3.3.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状况26-28
  • 3.3.3 大课间开展状况28-29
  • 3.3.4 早操开展状况29-30
  • 3.3.5 学生参与的项目及目的30-31
  • 3.4 宣传与组织情况31-37
  • 3.4.1 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情况31-33
  • 3.4.2 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33-34
  • 3.4.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措施及组织形式34-37
  • 4 推动青海省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策略探讨37-42
  • 4.1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监督工作37-38
  • 4.1.1 加强宣传工作37
  • 4.1.2 加强监督工作37-38
  • 4.2 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实施力度38-39
  •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综合能力39
  • 4.4 改变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法39-40
  • 4.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40-41
  • 4.6 完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保障41-42
  • 5 结论与建议42-44
  • 5.1 结论42
  • 5.2 建议42-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一48-50
  • 附录二50-52
  • 附录三52-53
  • 致谢53-54
  • 个人简历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丽萍;对中专生参加课暇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丁玲娣,陈彩香;对北京市、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体育活动的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06期

3 邱春,翟德平,杨永明,王丽君;山东省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10期

4 赵淑英,郑澜,周艳;体育活动在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福建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5 贾保民,张洪志,李洪涛;普通高校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年02期

6 汪孝英;面向素质教育 开拓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郑素华;南昌师院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曾永忠;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J];山东体育科技;2000年04期

9 倪刚强;中学生应慎做的体育活动[J];体育函授通讯;2000年03期

10 程重国,王爱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寒斌;;浸入式英语教学渗透到体育活动中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卢旨明;洪小平;赵斌;王纯;刘媛媛;王惠;康伟;孙婷;岳崇福;覃斌;高国平;苏文;李德彬;吴兵;;体育活动在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康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于红妍;;上海市18-25岁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状况分析[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杨晓梅;阎旭锋;;论体育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危害[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曹士云;;老年体育活动中猝死的原因与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苏普玉;陶芳标;高茗;;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与危害健康行为[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丽君;;影响杭州市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因素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中明;董明华;;村镇小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郝连胜;;对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我校开展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李利荣;沈月明;;高中生闲暇体育活动开展的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茧 实习生 肖颖;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N];湖南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昕;吴仕明代表:体育活动应加强观赏生[N];中国体育报;2004年

3 沈洁邋通讯员 陈惠琴;体育活动有场地 场地里面有人气[N];嘉兴日报;2007年

4 邓红杰;体育活动督导检查全方位[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平萍;上海青少年暑期体育活动不间断[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翟晋玉;玩美了,身体才能健康[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徐丹;60多项体育活动迎奥运[N];驻马店日报;2008年

8 记者 陈幸祉;市委宣传部积极开展体育活动[N];衡水日报;2008年

9 记者 吴森林;首批34所学校争创“健康促进学校”[N];中山日报;2008年

10 三元区实验幼儿园 邓凌燕;浅析幼儿体育活动的有效指导[N];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洁;“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我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3 冯玉娟;体育课三重效能对大学生休闲时体育活动行为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4 罗湘林;村落体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43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43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