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己经成为世界各国均无法回避的严重问题,它困扰着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在体育院校加试、体育特长生测试及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中也在不断蔓延。要杜绝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现象发生,一个首要途径便是增强对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的效果。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解释了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过程,并分析出其传播效果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媒体、自我、组织、社会、教练员这六个传播主体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青少年运动员在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反兴奋剂认知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运动员对于使用兴奋剂的危害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使用兴奋剂后受到惩罚的认知情况要高于对使用兴奋剂危害的认知情况。独生运动员在政府政策传播主体影响下使用兴奋剂的倾向要高于非独生运动员。2.在个人传播主体影响下,男性运动员反兴奋剂的倾向要低于女性运动员;15-20岁的运动员相较其它年龄段的运动员更容易使用兴奋剂。3.运动队内有潜在的使用兴奋剂的群体暗示风险。4.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的自控能力较差。在社会传播主体影响下,技能类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倾向要高于体能类运动员。5.教练员在运动队中处于权威地位,对教练员的印象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倾向。6.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的总体态度较为良好,但部分运动员仍存在使用兴奋剂的倾向。7.在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过程中,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接收反兴奋剂认知传播效果的多重传播主体中,影响力从大到小为教练员组织自我社会政府政策媒体。8.要增强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传播效果,首先要健全传播体系,发挥影响最大传播主体作用。其次要借助传播手段,对多元主体使用对应策略。最后要营造传播氛围,大力拓宽传播渠道。
【关键词】:传播主体 反兴奋剂 青少年运动员 认知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2
- 1.1 选题依据9-11
- 1.1.1 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2-14
- 2.1 研究对象12
- 2.2 研究方法12-14
- 2.2.1 文献资料法12
- 2.2.2 访谈法12
- 2.2.3 问卷调查法12-13
- 2.2.4 数理统计法13-14
- 3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14-43
- 3.1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3.1.1 传播14
- 3.1.2 传播主体14
- 3.1.3 传播学“5W”模式14-16
- 3.2 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的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研究16-41
- 3.2.1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16-18
- 3.2.2 政府政策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18-20
- 3.2.3 媒体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20-23
- 3.2.4 自身层面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23-28
- 3.2.5 组织层面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28-31
- 3.2.6 社会层面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31-34
- 3.2.7 教练员层面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情况34-38
- 3.2.8 多重传播主体影响下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综合评价38-41
- 3.3 增强传播主体对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认知影响的对策41-43
- 3.3.1 健全传播体系,发挥影响最大传播主体作用41
- 3.3.2 借助传播手段,,对多元主体使用相应策略41-42
- 3.3.3 营造传播氛围,大力拓宽传播渠道42-43
- 4 结论与建议43-45
- 4.1 结论43
- 4.2 建议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50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情况50-51
- 附录5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亚东;郑雷;刘冬;;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行为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4期
2 陈志宇,王学智,王伟平;我国赛内和赛外兴奋剂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刘彩霞;;马莱茨克模式对大学网络英语教学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沛悦;丁磊;尹霓;;全球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贵州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5 邵斯;邹国忠;;兴奋剂在校园——校园反兴奋剂使用的教育学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何敬愚;;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2期
7 叶丹;富阳;赵辰砚;;我国青少年反兴奋剂教育策略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年06期
8 周国海,丁志英;关于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席翼 ,杨缅南;兴奋剂研究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10 ;足球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现象的几点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新娴;我国反兴奋剂管理体制演变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晶;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静;经济学视角下兴奋剂问题及综合治理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丁露;从传播学视角看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94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894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