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高原低氧环境下复合健身运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2 18:46

  本文关键词:高原低氧环境下复合健身运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高原低氧 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 显著性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谈话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世居高原人和世居平原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方法,共分为3组(平原组、高原组、平原对照组)对最大摄氧量、握力、一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反复横跨、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进行测试。利用spss18.0对所测的素质指标结果进行组内比较,采用折线图和方差检验分析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在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实验期间,最大摄氧量在高原实验组均有提高的趋势,且高原组差异显著;而平原对照组男女均无显著变化,说明高原低氧环境下复合健身运动有利于有氧能力的提高。2、在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实验期间,高原实验组握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仰卧起坐具有显著性提高,下肢爆发力变化不明显,这与本次实验中锻炼方法以健身舞蹈为主,对上肢力量以及下肢的爆发力影响不大有关,另外高原低氧环境可促使蛋白合成降低分解,增强导致肌纤维萎缩和体重下降有关。3、在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实验期间,各组的柔韧性以及灵敏素质均呈现上升趋势,这与本次训练采用舞蹈健身方法较多有关,同时说明短期的高原健身锻炼并不会对人体的神经反应,肌肉协调性产生不利影响。4、在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实验期间,各组的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均有所提高,说明短期的高原健身锻炼对人体的神经反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说明短期的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锻炼对平衡能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训练方法和手段。建议:1、在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时应加强力量的训练。2、以世居高原和平原人为主要对象,通过对不同人群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健身锻炼研究,建立世居高原和平原人群高原健身适宜时间、适宜海拔高度及科学的训练方法手段。
【关键词】:高原低氧 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 显著性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10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8-10
  • 1.1.1 选题依据8-9
  • 1.1.2 选题意义9-1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0-24
  • 2.1 名词解释10
  • 2.2 本研究在国内、国外的研究现状10-24
  • 2.2.1 国内研究状况11-17
  • 2.2.2 国外的发展状况17-24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4-28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方法24-28
  • 3.2.1 实验法24-27
  • 3.2.2 文献资料法27
  • 3.2.3 访问访谈法27
  • 3.2.4 数据统计法27
  • 3.2.5 逻辑分析法27-28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28-45
  • 4.1 训练负荷28-33
  • 4.1.1 运动课时28-29
  • 4.1.2 运动心率29
  • 4.1.3 RPE29-31
  • 4.1.4 RPE对应负荷强度31-32
  • 4.1.5 RPE与课时负荷强度(RPE×课时)32-33
  • 4.1.6 总体评价33
  • 4.2 最大摄氧量33-34
  • 4.2.1 男性33-34
  • 4.2.2 女性34
  • 4.3 握力34-36
  • 4.3.1 男性35
  • 4.3.2 女性35-36
  • 4.4 仰卧起坐36-37
  • 4.4.1 男性36-37
  • 4.4.2 女性37
  • 4.5 立定跳远37-38
  • 4.5.1 男性38
  • 4.5.2 女性38
  • 4.6 坐位体前屈38-40
  • 4.6.1 男性39
  • 4.6.2 女性39-40
  • 4.7 反复横跨40-41
  • 4.7.1 男性40-41
  • 4.7.2 女性41
  • 4.8 选择反应时41-43
  • 4.8.1 男性42
  • 4.8.2 女性42-43
  • 4.9 闭眼单脚站43-45
  • 4.9.1 男性43-44
  • 4.9.2 女性44-45
  • 第五章 讨论45-51
  • 5.1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45-46
  • 5.2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力量素质的影响46-48
  • 5.2.1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上肢力量的影响46-47
  • 5.2.2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腰腹力量的影响47
  • 5.2.3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爆发力的影响47-48
  • 5.3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柔韧素质的影响48
  • 5.4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灵敏素质的影响48-49
  • 5.5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反应能力的影响49
  • 5.6 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平衡能力的影响49-51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1-52
  • 6.1 结论51
  • 6.2 建议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马青;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左心功能的影响[J];西藏科技;1997年02期

2 袁青妍,谢庄;动物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3 吴天一;;高原低氧环境对人类的挑战[J];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10期

4 李晓恒;孙朝越;胡红梅;杨赣军;孙弋;彭建安;廖家万;;高原低氧对大鼠大脑皮质生长休止蛋白7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年04期

5 刘兴太,王世鑫,齐刚,康宁,何冰,李宏伟,王学文;急进高原人群血浆NO和红细胞SOD变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6 程海萍,谢新民,候成荣,黄金技;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脑中枢丘脑内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左心功能的影响[J];高原医学杂志;1998年03期

8 张早华;汪慰寒;王立义;云国华;冯素华;陈素英;;高原低氧环境与气虚关系的探讨(Ⅱ)——112例高原反应患者STI检测及中医分析[J];中医杂志;1988年08期

9 曾德萍;高原低氧环境下孕期氧疗的意义[J];西藏科技;2002年07期

10 邵雪;高继东;圈启芳;格日力;;高原低氧对解偶联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高原低氧适应与健康[A];中国生理学会心血管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罗玉萍;吴圣钰;;高原低氧环境对装甲车辆乘载员工效的影响及对策[A];第六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尹昭云;马智;洪欣;谢印之;;高原低氧对体重的影响及营养措施[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周其全;王福领;郭鸿斌;尼玛次仁;;高原低氧环境暴露对移居人群肾功能和尿液成分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李文华;袁东亚;宋土生;范明;刘忠;黄辰;;不同高原低氧暴露时间对大鼠某些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林凯;魏利召;张硕;陈利敏;朱美财;杨琳;张树成;范明;;高原低氧环境对援藏人员精子质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宋继志;洪大蓉;万美玲;张浩;齐纶;林炳夫;许维刚;于奕;;高原低氧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

8 马祁生;;高原低氧应激诱导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陈钦铭;叶于聪;;高原低氧对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10 李胜学;;高原低氧下高压氧对力竭运动后血液指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游雪晴;不让高原低氧威胁西部大开发[N];科技日报;2001年

2 美霞;高原低氧环境也可能有利于人体健康[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记者 吕雪莉、朱建军;高原低氧环境也可能有利于人体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记者 李天舒;藏族人群适应高原低氧遗传机制被发现[N];健康报;2010年

5 孙文振;极端环境下人体反应因基因而异[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湘云;女性比男性更易适应高原缺氧[N];大众科技报;2006年

7 吴天一;生命在于运动[N];西藏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卫中;间歇性高原低氧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孔繁平;神经肽CRH作为急性高原低氧应激损伤的生物标志分子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鹏;高原低氧环境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定向选择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想;高原低氧环境下复合健身运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晓菲;高原低氧环境复合健身运动对人体血脂影响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付敏;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低氧环境对雄性大小鼠性功能及行为学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郭郑e,

本文编号:902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02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