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中“有为”与“不为”之问题
本文关键词: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中“有为”与“不为”之问题
【摘要】:“无为”思想源于“万经之王”《道德经》。其核心观点在于:无为而无不为,既杜绝因过度欲望和固有价值观念桎梏而产生的刻意“有为”;也非完全放任不管、无所作为的“不为”。无为法道,以“道”为处事的最高原则,是在了解事物本源、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尊重事物自然属性基础上的智慧之为。“无为”思想给予我们从全局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大原则、大方向,尊重事物之道,为事物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一任事物“自正、白化”而无所不予成全的启示。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伴随着时代洪流的裹挟,太极拳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当代社会,太极拳虽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问题。以“无为”思想观之,当前太极拳发展“有为”问题体现在太极拳被定位于“确保大众健康”以及“走向国际”的发展目标,导致太极拳选择了“体育化改造”与“竞技化主导”的发展路径,这种“有为”之举致使太极拳在发展中不断偏离其本质、脱离群众。另一方面,“不为”也是导致太极拳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从历史时期走来的太极拳,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因时代变迁,如果对旧时糟粕不加过滤、没有完善的机制进行保障、不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无视太极拳偏离自身大道而不施人为加以纠正,同样也是制约太极拳良好发展的因素。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中的“有为”与“不为”之问题,可知固有价值观念的桎梏导致了太极拳“体育化”改造、过度的欲望致使太极拳发展形成竞技太极拳“一元主导”的局面;对太极拳糟粕不加过滤,盲目的传承导致太极拳发展囿于狭小范围、当今社会,唯有健全的机制才能保证太极拳良好发展、提高群众对太极拳保护意识是使太极拳复归其道的关键所在。最后,以“无为”思想为视角,针对当前太极拳发展“有为”与“不为”之问题,提出了相应保护对策。“无为”思想的重点在于尊重事物的自然属性。所以,保护太极拳的基本原则为,在坚守本质的基础上,推动太极拳国际化发展。具体措施从效法太极拳之道两方面出发:其一,“道”为万物之母,尊重事物本源。通过太极拳相关拳经理论资料的整合、改进太极拳学科内容以及以媒介为载体,加强太极拳文化宣传,体现重视太极拳本根,保护文化内涵;其二,无为而无不为,保障太极拳的良好发展。把握太极拳发展规律,从各个方面入手,为太极拳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既要相关组织部门的合理管辖,又要以人为本,重视对太极拳传承人保护,还要以法律为保障,不断推进太极拳立法行为。太极拳作为我国特有的柔性技术,浸润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当代社会,太极拳在发展中正因为某些外在举措以及自身随意发展而逐渐偏离大道,以“无为”思想观之,新时期的太极拳发展要点在于:既要摒弃因固有价值观念桎梏以及外在过度欲望而导致的“刻意有为”,又要杜绝使太极拳随意发展,任其偏离大道而“放任不为”,这就要求我们,从顺应太极拳之道入手,积极探索一条尊重太极拳本质、能为太极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的全新出路,以求达到使其自正白化而无所不予成全、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关键词】:太极拳 发展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52.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8
- 1.1 选题理由及意义9-10
- 1.1.1 选题理由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6
- 1.2.1 “无为”思想的理论研究综述10-13
- 1.2.2 当代武术发展“有为”问题的现状研究13-14
- 1.2.3 当代武术发展“不为”问题的现状研究14-16
- 1.3 研究对象16
- 1.4 研究方法16-18
- 1.4.1 文献资料法16
- 1.4.2 逻辑分析法16-17
- 1.4.3 内容分析法17-18
- 2 “无为”思想内容研究18-23
- 2.1 对“道”的解读18-19
- 2.1.1 “道”为万物之母18
- 2.1.2 “道”保证事物和顺发展18-19
- 2.1.3 “道”法自然19
- 2.2 “无为”实为“天道之为”19-20
- 2.3 “有为”与“不为”之辨析20-22
- 2.3.1 “有为”即违背事物本质的刻意而为20-21
- 2.3.2 “不为”即随意放任,该为不为21-22
- 2.4 无为而无不为22-23
- 3 太极拳本质及其发展中“有为”与“不为”问题23-33
- 3.1 太极拳本质:应固守的太极拳之“大道”23-26
- 3.1.1 道之为母:太极拳起源与发展23-25
- 3.1.2 道法自然:太极拳自然属性25-26
- 3.2 当代太极拳发展中的“有为”与“不为”问题26-33
- 3.2.1 太极拳发展之“有为”问题的阐述与分析27-30
- 3.2.2 太极拳发展之“不为”问题的阐述与分析30-33
- 4 “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中“有为”与“不为”33-41
- 4.1 “无为”思想反思太极拳发展之“有为”33-37
- 4.1.1 当代太极拳发展中“有为”价值研究33
- 4.1.2 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有为”问题33-37
- 4.2 “无为”思想反思太极拳发展之“不为”37-41
- 4.2.1 当代太极拳发展“不为”价值研究37-38
- 4.2.2 以“无为”思想反思当代太极拳发展“不为”问题38-41
- 5 “无为”思想认知下的太极拳发展对策41-47
- 5.1 重视太极拳本质:保护文化内涵42-44
- 5.1.1 加大对太极拳相关资料的规整42
- 5.1.2 改进太极拳学科内容42-43
- 5.1.3 媒体加强对太极拳文化宣传43-44
- 5.2 “无为而无不为”:从多方面保障太极拳良好发展44-47
- 5.2.1 组织部门的合理管辖44-45
- 5.2.2 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45-46
- 5.2.3 加强立法保护46-47
- 6 结论与建议47-49
- 6.1 结论47
- 6.2 建议47-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英;太极拳教学的体会[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尹红松;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大学生反响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3 耿莺;浅谈体育课中教授太极拳的意义及方法[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4 梁廷方;动作名称意义的讲解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5期
5 张杰;太极拳教学中体会到的“虚”与“实”[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舒健智,陈明清;试论太极拳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作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程梅玲;对中老年教学太极拳方法和手段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钦龙,宋世响;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年04期
9 梁廷方;表象演练对太极拳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理标,叶凤玲,曾宪波,陈发平;运用太极拳“架”“势”“意”和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季景盛;;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实验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曾卫红;;关于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于海;高婉娜;;明式、懂法、合理、特色四段教学法在太极拳国际推广中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容建中;陈善平;诸杰;;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影响因素的探索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5年
5 王雅芬;;自编青少年太极拳在中学开展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杜建辉;;太极拳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的探讨[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7 陈善平;张秋君;李淑娥;;太极拳教学对大学生A型行为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苏邋叶丰收 杨秀兰;太极拳今日传奇[N];嘉兴日报;2007年
2 江苏省丰县群益中学 于跃;如何提高初中太极拳的教学效果[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雪颖;赋予太极拳新的生命[N];中国体育报;2012年
4 经济视点报主笔 李万卿 记者 王勇;太极拳的大产业梦想[N];经济视点报;2005年
5 ;太极强身 经典养慧[N];东莞日报;2011年
6 ;融国学经典滋养 助太极精华浸染[N];东莞日报;2011年
7 记者 肖竹 胡锐凯;太极拳申遗 李雅轩成功第一步[N];成都日报;2011年
8 徐州市教育局 宋浩宇;浅谈太极拳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N];山西青年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李英奎;竞技太极拳技术分类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连保;论太极拳的道德观[D];河南大学;2006年
2 吴马;北京市普通高校太极拳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国灯;太极拳在泰国的发展状况调查和传播策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4 张飞越;中学生太极拳教学开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年
5 祁浩浩;武汉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与对策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党雪;河北省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于良;心理因素对高校太极拳学习效果的影响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朱晓庆;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对太极文化发展影响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秦永胜;上海市太极拳馆调查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10 苑凤玲;探析太极拳文化传播困境与对策[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902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0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