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振频的振动训练对不同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即时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振频的振动训练对不同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即时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振动训练 不同项目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JUST JUMP
【摘要】: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力量训练法,通过施加不同的振频、振幅,对身体做全方位练习,提高机体各部位力量、协调性等的训练。其特点是能够以较小的负荷在短时间范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并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反应能力和灵敏性,并且避免下肢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小运动损伤。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振动训练方面的研究,但大多数文献记载都是关于振动训练的长期效应进行的研究,关于振动训练的短期效应研究较少。有相关研究显示,短期振动训练可以运用到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活动和赛前的热身中,不仅可以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机体各器官系统进入准备状态,还可以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本研究旨在从振动训练即时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不同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特点,利用“JUST JUMP”弹跳垫作为测试下肢爆发力的工具,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探讨振动训练即时效应在准备活动及赛前热身中应用的可行性,揭示短期振动刺激对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即时爆发力、快速反应能力影响效果的规律,为完善即时振动力量训练方法与准备活动训练方法和赛前热身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获得大量国内外关于振动训练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提供了大量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短跑、中长跑、跳跃、投掷)、举重、游泳(短游、长游)、摔跤、跆拳道、武术、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体育舞蹈14个专项的学生为实验对象,振动台频率为30Hz、35Hz、40Hz、45Hz振频、振幅为2mm,采用屈膝静蹲的振动训练模式,实验前后通过“JUST JUMP”弹跳垫对所有受试者的SJ、CMJ原地纵跳的腾空时间、腾空高度,四次连续纵跳的反应时间、“ELPF”指数、平均腾空高度指标进行测试,对比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后不同专项运动员各项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采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时间为1分钟的短期振动刺激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启动力量以及运动员下肢肌群从离心收缩快速转为向心收缩的能力,并且对于运动员弹跳耐力具有显著性的提高;(2)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出现下降的趋势,35Hz、40Hz振动刺激下不同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具有差异,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3)45Hz振动刺激下各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下肢爆发力素质强的项目下降趋势明显,耐力性或投掷类项目下降趋势不明显;(4)采用频率为30Hz,振幅为2mm,时间为1分钟的短期振动刺激对运动员的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反应时间均有提高,但项目不同提高的程度不同。(5)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腾空时间和腾空高度、反应能力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振动训练 不同项目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JUST JUMP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8.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4
- 1.1 选题依据11-13
- 1.1.1 爆发力素质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作用与影响11-12
- 1.1.2 短期振动刺激可以提高机体下肢爆发力12
- 1.1.3“JUST JUMP”测试工具的使用(JUST JUMP弹跳垫)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2.文献综述14-32
- 2.1 振动训练文献综述14-29
- 2.1.1 振动训练的发展历程14-15
- 2.1.2 振动训练的理论基础研究15-20
- 2.1.2.1 神经生理学原理研究15-18
- 2.1.2.2 生物力学原理研究18-20
- 2.1.3 振动训练的理论研究20-27
- 2.1.3.1 振动训练的概念研究20-21
- 2.1.3.2 振动训练的分类研究21
- 2.1.3.3 振动训练方法的分类研究21-22
- 2.1.3.4 振动训练的参数设置及其意义22-23
- 2.1.3.5 振动训练效果的分类研究23-27
- 2.1.4 振动训练文献综述小结27-29
- 2.2 关于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素质文献综述29-32
- 2.2.1 影响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主要生物力学因素研究29-30
- 2.2.1.1 动量定理29
- 2.2.1.2 膝关节角度对蹬伸效果的影响29-30
- 2.2.2 影响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主要生理学因素30-32
- 2.2.2.1 肌纤维的生理横断面积30
- 2.2.2.2 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30-31
- 2.2.2.3 运动单位的募集顺序31-32
- 2.2.2.4 肌肉之间的协调性32
- 2.2.2.5 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32
- 2.2.2.6 运动单位的发放频率32
- 3.研究方法32-41
- 3.1 文献资料法32
- 3.2 实验法32-40
- 3.2.1 实验对象32-33
- 3.2.2 实验地点和时间33
- 3.2.2.1 实验地点33
- 3.2.2.2 实验时间33
- 3.2.3 实验仪器33-35
- 3.2.3.1“Pro 5 HP”振动台33-34
- 3.2.3.2“JUST JUMP”跳跃测试系统34-35
- 3.2.4 实验目的35
- 3.2.5 实验设计及动作要求35-39
- 3.2.5.1 实验设计35-37
- 3.2.5.2 受试者着装要求37
- 3.2.5.3 实验动作要求37-39
- 3.2.6 实验步骤39-40
- 3.2.6.1 预实验39
- 3.2.6.2 正式实验39-40
- 3.2.6.3 测试数据处理40
- 3.2.7 实验中注意事项40
- 3.3 逻辑分析法40-41
- 3.4 专家访谈法41
- 3.5 数理统计法41
- 4.研究结果41-49
- 4.1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纵跳腾空时间的影响41-43
- 4.1.1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SJ纵跳腾空时间的影响41-42
- 4.1.2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CMJ纵跳腾空时间的影响42-43
- 4.2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纵跳腾空高度的影响43-47
- 4.2.1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SJ纵跳腾空高度的影响43-45
- 4.2.2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CMJ纵跳腾空高度的影响45-46
- 4.2.3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四次连续纵跳平均腾空高度的影响46-47
- 4.3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下肢反应时间的影响47-48
- 4.4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下肢“ELPF”指数(爆发力)的影响48-49
- 5.分析与讨论49-57
- 5.1 SJ、CMJ、四次连续纵跳测试原理49-52
- 5.2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的短时效应对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分析52-53
- 5.3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的短时效应对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蹬伸能力影响的分析53-55
- 5.4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的短时效应对不同项目运动员下肢快速反应能力的影响的分析55-56
- 5.5 振动训练的使用心得体会56-57
- 6.结论与建议57-59
- 6.1 结论57-58
- 6.2 建议58-59
- 7.本研究的局限性59-60
- 参考文献60-70
- 附录70-71
- 致谢71-72
- 个人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怀;陈燕;;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训练的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2 杨树X;杜洪印;;大学生下肢爆发力运动处方的开发与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0期
3 胡雪春;“同步发展法”提高下肢爆发力的实验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苟波,陈佩杰,段子才,朱海燕;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汪兵;;提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J];田径;2006年07期
6 李阳;;超等长训练与抗阻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探析[J];运动;2012年20期
7 林钧;;运用程序教学发展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尝试[J];体育教学与训练;1990年06期
8 苟波;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7期
9 王尧;;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郑祥;;不同训练方法对普修田径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分析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苟波;陈佩杰;段子才;朱海燕;西秀嗣;;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与下肢爆发力发育特征研究[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2 王琨;李崇华;李小生;宋海明;;原地纵跳与等速测试评价下肢爆发力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凤翔云;刘卉;;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和柔韧性的即时影响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魏兆松;李亚义;;篮球、足球及短跑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对比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5 李纪江;蔡睿;庄洁;;青年人下肢爆发力与BMI关系初探[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天择;对河北省青年男子篮球队员下肢爆发力训练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超君;不同振频的振动训练对不同专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即时影响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3 王胜;不同组合力量训练对北体大短跑专项学生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4 王保锋;不同拉伸形式及延迟时间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5 孙超;百米定向对中学生速度和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6 李荣辉;力量与耐力不同组合训练方式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4年
7 刘亚骏;抗阻力法对训练排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方睿健;振动训练对羽毛球专项学生下肢爆发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9 徐国龙;两种振动训练形式与传统抗阻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影响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10 杨中军;不同组合力量训练方法对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5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0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