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负重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1:04

  本文关键词:负重颈后蹲后激活增强效应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后激活增强效应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折返跑 快速力量素质


【摘要】:良好的移动能力是优秀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移动能力直接影响着排球运动员垫球、传球、扣球以及拦网等技术能否良好的发挥。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即在短期的一次性最大的力量负荷刺激后,随后引发的运动成绩的即时的提高现象。研究目的:探寻能够激发排球运动员下肢后激活增强效应,从而能够提高下肢移动能力的负荷强度和间歇时间。研究意义:为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为提高运动员下肢移动速度,更快的进入训练和比赛状态,以获得更高的训练效率和提高比赛成绩提供帮助。本文将20名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实验组在80%1RM.85%1RM、 90%1RM、和95%1RM负重半蹲训练后,分别在间歇3分钟、6分钟、9分钟、12分钟、15分钟和20分钟六个时间点上进行半米字折返跑的测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牵拉和柔韧性练习,而不进行任何负重训练。之后在与实验组相同的时间点上进行和实验组相同的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对比分析实验者和对照组的不同表现发现80%、85%、90%和95%1RM负荷的负重半训练对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被试在80%1RM、85%1RM、90%1RM和95%1RM四种负荷的半蹲训练后激发出提高半米字折返跑测试成绩所需间隔时间不同。80%1RM和85%1RM负荷下,间隔6分钟、9分钟和12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90%1RM负荷下,间隔6分钟、9分钟、12分钟和15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95%1RM负荷下,间隔12分钟和15分钟时激发出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于提高被试半米字折返跑成绩有显著性差异。3.80%1RM、85%1RM、90%1RM和95%1RM四种负荷下,被试半米子折返跑成绩呈“倒U型”趋势。80%1RM、85%1RM和90%1RM三种负荷下提高幅度出现的峰值均为12分钟时间点上。而95%1RM负荷下提高幅度的峰值出现在15分钟时间点上。
【关键词】:后激活增强效应 负荷强度 间歇时间 折返跑 快速力量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0
  • 1.1 选题依据9-10
  • 1.2 目的和意义10
  • 2 文献综述10-24
  • 2.1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理论研究10-13
  • 2.1.1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释义10-11
  • 2.1.2 后激活增强效应产生的机制11-12
  • 2.1.3 后增强激活效应和疲劳的关系12-13
  • 2.2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运动中的作用13-15
  • 2.2.1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速度和力量性运动中的作用13-15
  • 2.2.2 后激活增强效应在耐力运动中的作用15
  • 2.3 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因素15-23
  • 2.3.1 训练变量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15-20
  • 2.3.2 研究对象特征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20-21
  • 2.3.3 负荷后爆发性运动的形式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21-23
  • 2.4 对排球运动移动能力的相关研究23-24
  • 2.5 前人研究的不足24
  •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4-36
  • 3.1 研究对象24
  • 3.2 研究方法24-36
  • 3.2.1 实验法24-36
  • 3.2.2 数理统计法36
  • 4 结果与分析36-52
  • 4.1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36-37
  • 4.2 对实验组完成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37-43
  • 4.2.1 实验组80%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38-39
  • 4.2.2 实验组85%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39-40
  • 4.2.3 实验组90%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40-42
  • 4.2.4 实验组95%1RM半蹲练习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测试结果的分析42-43
  • 4.3 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前后移动能力测试结果分析43-50
  • 4.3.1 实验组80%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43-45
  • 4.3.2 实验组85%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45-47
  • 4.3.3 实验组90%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47-48
  • 4.3.4 实验组95%1RM半蹲练习后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48-50
  • 4.4 被试在不同负荷练习后的移动能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50-52
  • 5 结论与建议52-54
  • 5.1 结论52-53
  • 5.2 建议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0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艺武;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调整与控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08期

2 程俊迈;排球运动员的视野测定[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潘志军;优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和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5期

4 于鸿雁,张振华;预防排球运动员腿力训练中的损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5 于红民,王亮清,周荣芬;论排球运动员发球自信心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保奎;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理论分析及对策[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王志勤;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效能的评定[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刘立军;提高高校排球运动员弹跳力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江海涛;排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王丽;谈排球运动员的水营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涛;;高级排球运动员专项特殊竞技能力系统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李宁;陈志强;;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分析与评价[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李爽;鲁学明;张禹;;多任务追踪下排球运动员不同时段的反应特点[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孟国正;岳晓燕;薛峰;葛春林;;优秀排球运动员大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华英汇;陈世益;封旭华;;专业排球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宋为平;李方祥;李伟;胡英琪;;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流行病调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张新安;陈佩杰;刘琳;王立丰;;我国高水平残疾人排球运动员竞技动机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陈再勇;;浅析排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负荷与手段[A];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晓全;邹元文;;排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萍;翟华楠;;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结构及水平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立田邋叶明e,

本文编号:920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20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