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2014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与对手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16:33

  本文关键词:2014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与对手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女排 主攻队员 进攻 扣球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了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4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国女排与对手的比赛录像进行观看,对中、外女排主攻队员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发球、一传、扣球、拦网及防守分别进行统计,并且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女排主攻队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方面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龄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比古巴年龄大,比其余国家小:身高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低于美国主攻队员的平均身高,比其余国家的平均值高;体重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比克罗地亚、美国和意大利比体重轻,比其余国家重;克托莱指数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与阿塞拜疆、波多黎各、日本、德国、多米尼加和意大利相差较大;扣球高度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比多米尼加的扣球高度低,但是高于其余国家;拦网高度方面,中国女排主攻队员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低于多米尼加和美国,高于其余国家。2)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发球的效果与世界女排的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的得分率比阿塞拜疆和古巴高,得分率和过网率均比巴西和美国低。3)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在一传的到位和失误方面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一传的一般情况上,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主攻队员的到位率比意大利和阿塞拜疆高;到位率和失误率均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4)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在4号位强攻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的得分率低于古巴、巴西、多米尼加和美国。中国女排在后排进攻的扣死率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后排扣球直接得分比阿塞拜疆、多米尼加和巴西高,但是与美国相比有一定的距离。中国女排主攻队员在2号位的扣死率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比波多黎各、比利时和美国的得分率均低。5)中国女排主攻队员拦网与世界女排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主攻队员的拦死率低于波多黎各、比利时、巴西。6)中国女排主攻队员防守水平与世界女排的整体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女排防守到位率低于古巴、巴西和意大利。建议:1)合理地控制女排的体重,适当的控制饮食和加大体能训练力度,提高肌肉与体重的比值,组织年轻队员参加比赛,弥补年龄小比赛经验不足的缺点。2)在保证发球力量的情况下,把握好发球的节奏和落点。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发球方式;并且针对各队接发球特点,采取找点、找人、找区域的综合性能强的发球方式的交替使用,进行多方面模拟训练。3)加强主攻队员同二传和副攻队员的拦网,加强拦网的盯球、盯人能力,把拦扣球和组织进攻作为拦网重要目标。提高拦对手近网快球和交叉跑动进攻的能力,熟悉对手的进攻习惯和能力,增加对对手进攻预判能力,加快起跳速度。4)加强中国女排调整进攻和远网进攻的能力,提高2号位和后排的进攻能力。5)运用合理的训练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女排队员的专项身体素质,同时安排心理专家定期对中国女排队员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词】:中国女排 主攻队员 进攻 扣球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前言9-10
  • 1.1 选题依据9-10
  • 1.2 选题意义10
  • 2 文献综述10-14
  • 2.1 中国女排身体条件的研究10-12
  • 2.2 中国女排进攻能力的研究12-13
  • 2.3 中国女排防守能力的研究13-14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4-15
  • 3.1 研究对象14
  • 3.2 研究方法14-15
  • 3.2.1 文献资料法14
  • 3.2.2 录像观察法14
  • 3.2.3 数理统计法14
  • 3.2.4 逻辑分析法14-15
  • 4 结果与分析15-32
  • 4.1 自身条件15-18
  • 4.1.1 年龄15-16
  • 4.1.2 身高16
  • 4.1.3 体重16-17
  • 4.1.4 克托莱指数17
  • 4.1.5 扣球高度17
  • 4.1.6 拦网高度17-18
  • 4.2 技术比较18-32
  • 4.2.1 发球18-20
  • 4.2.2 一传20-22
  • 4.2.3 扣球22-28
  • 4.2.3.1 4号位扣球22-24
  • 4.2.3.2 后排扣球24-26
  • 4.2.3.3 2号位扣球26-28
  • 4.2.4 拦网28-30
  • 4.2.5 防守30-32
  • 5 结论与建议32-35
  • 5.1 结论32-33
  • 5.1.1 身体指标32-33
  • 5.1.2 发球33
  • 5.1.3 一传33
  • 5.1.4 扣球33
  • 5.1.5 拦网33
  • 5.1.6 防守33
  • 5.2 建议33-35
  • 5.2.1 合理地增加身体指标33-34
  • 5.2.2 提高发球和接发球的稳定性34
  • 5.2.3 提高接吊球、扣球的稳定性34
  • 5.2.4 提高拦网的默契34
  • 5.2.5 调整进攻能力和加强远网进攻能力34
  • 5.2.6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件37-38
  • 致谢38-3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仙,徐芳,张玉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与防守的调研[J];体育与科学;2001年01期

2 叶明;对中国女排运动员身体条件现状的初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3 王洪军;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失利的原因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赵善文;从2003年世界杯赛看中国女排的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吴嘉毅,林彩霞;’02世锦赛中国女排强攻效果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中国女排再夺世界冠军[J];观察与思考;2003年12期

7 孙萍;浅析中国女排成功夺冠的奥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阿英嘎;中国女排获“两连冠”技术因素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甘健辉,余学好,许益芳;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10 吴志菲;赵蕊蕊:中国女排“当家花旦”球里球外事[J];职业技术;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尔联;张海蓬;;对中国女排队员扣球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卢光保;;中国女排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刘建华;;把握比赛规律、夺取奥运金牌——中国女排接发球进攻系统状态比较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卢玲;孟范生;卢光保;;第九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原建军;;从四次世界女排大赛看中国女排跳发球水平的提高与不足[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忠新;孟范生;项贤林;金峗;;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进攻效果分析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白海波;;对中国女排队员强攻扣球技术动作解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袁芳;赵振东;;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9 魏统朋;陈丽;;中国女排2012年奥运会胜负局进攻效果的对比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安琪;;中国女排后备人才储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长云;中国女排志在卫冕[N];人民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静;中国女排“走过十七年”[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罗蓉芳;“娘家人”的情怀[N];闽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罗蓉芳;中国女排再次回“娘家”集训[N];闽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罗蓉芳;中国女排华安先锋希望小学落成[N];闽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苏畅;再攻能力不如巴西[N];中国体育报;2006年

7 苏畅;为中国女排培养更优秀人才[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苏畅;中国女排一传漏洞凸显[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黄心豪邋汪从飞;中国女排1比3负于广州男排[N];中国体育报;2007年

10 记者 苏畅;中国女排轻取多米尼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芳;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频;第11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接应队员攻防效果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2 郭永嵩;第三十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比赛对手主攻队员进攻效果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3 王会;中国女排战绩与教练员指导关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4 郑冰杰;中国女排技术运用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2年

5 赵昶彬;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发球、扣球强攻、强攻拦网效果比较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冯建;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美、日女排主要技战术运用效果对比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7 徐亚龙;第30届奥运会中国女排与世界女排强队技战术运用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娴;新组建中国女排2013年参加国际大赛成绩的分析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苗仲超;第十七届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主攻手得分手段及效果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10 白宝焕;2013-2014中国女排联赛各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43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43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