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9:3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摘要】:一个国家的竞技排球水平与这个国家的排球后备人才密切相关,国家队的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的职业联赛水平,而联赛水平的高低是以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为基础条件的。本文以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为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运动员及其家长的基本情况、运动员管理、经费状况和场馆设施以及训练、学习与比赛的管理等情况,通过本研究对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业余体校与竞技体校数量较少,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系统发展尚不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竞赛体系相对单一,人才输送遵循的是双轨制输送机制。2.业余体校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学加分和出于个人爱好,而竞技体校学生则是为了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家长的支持程度是影响学生参加排球训练的最主要因素;人才选拔的侧重点在于运动员的发展潜力、身体素质和比赛成绩,其中竞技体校更注重学生的专项竞技能力。3.业余体校学生的训练时间大多为每周8-10h,而竞技体校学生的训练时间为每周10-12h;竞技体校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比较周全,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主要依据运动员和比赛的实际情况而定,业余体校教练员主要根据排球训练大纲制定短期训练计划;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训练强度较大,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兼顾文化课的学习,竞技体校学生文化学习状况相对更差。4.负责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多数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都不高,其中竞技体校的排球教练多是一线运动员退役后执教的,学历相对较低,业余体校排球教练多来自体育院校排球专业毕业生和一线排球队员退役后执教。5.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家长大多支持自己的孩子从事排球训练,也能经常督促孩子进行文化学习,但很多家长认为排球训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竞技体校学生家长对孩子文化学习方面相对比较宽松,平时督促孩子学习文化课的程度也较低。
【关键词】:北京市 排球后备人才 培养 体校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3
- 1.1 选题依据7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1.2.1 研究目的7-8
- 1.2.2 研究意义8
- 1.3 研究任务8
- 1.4 文献综述8-13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8
- 1.4.2 关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分析8-13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3-15
- 2.1 研究对象13
- 2.2 研究方法13-15
- 2.2.1 文献资料法13
- 2.2.2 问卷调查法13-15
- 2.2.3 数理统计法15
- 2.2.4 逻辑分析法15
- 3 研究结果15-38
- 3.1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现状15-18
- 3.1.1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15-16
- 3.1.2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校分布现状16
- 3.1.3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竞赛现状16-17
- 3.1.4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人才输送17-18
- 3.2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18-26
- 3.2.1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生源现状18-21
- 3.2.2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训练竞赛现状21-22
- 3.2.3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现状22-23
- 3.2.4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经费现状23
- 3.2.5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23-25
- 3.2.6 北京市业余体校排球后备人才的家长观念25-26
- 3.3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26-35
- 3.3.1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生源现状26-29
- 3.3.2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训练竞赛现状29-31
- 3.3.3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文化学习现状31-32
- 3.3.4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经费现状32
- 3.3.5 北京市竞技体校排球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32-35
- 3.4 影响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分析35-36
- 3.4.1 家长们的担忧35
- 3.4.2 学校及教练员管理方面的因素35-36
- 3.4.3 经费的影响36
- 3.4.4 训练和比赛体系还不够完善36
- 3.5 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36-38
- 3.5.1 建立合理的选材评价体系36
- 3.5.2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优化完善训练条件36-37
- 3.5.3 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水平。37
- 3.5.4 协调学训矛盾,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37
- 3.5.5 拓展生源范围,,加大外省市体育人才的选拔应对政策37-38
- 4 结论与建议38-39
- 4.1 结论38
- 4.2 建议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附录43-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健;江苏省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年02期
2 王萍丽;薛文标;许榕;;中美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比较[J];体育学刊;2010年12期
本文编号:958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5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