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西安市马拉松比赛现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20:20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马拉松比赛现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 马拉松 西安 发展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城市马拉松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内各个城市都认识到马拉松对城市各环节的深远影响,及其带来的重大机遇和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马拉松比赛进入一个城市中,其将对城市很多领域带前所未有的发展,如城市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等等,其可以说是一项全国性的和国际性的大众化运动,也可以说是一次体育精神、城市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交融。西安市马拉松的发展从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开始,后续的曲江马拉松,而今已经举行了几十余次,每次的发展都是对上次的不断完善。西安市在不断举办马拉松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地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以及渲染。但从近几年西安市马拉松的发展同北上广几个城市马拉松发展的对比上来看,已经凸显出西安市马拉松发展的瓶颈及其不足。那么,如何依托西安市自身的资源更好的发展西安市马拉松、更好的把城市马拉松的效应及影响发挥到极致,才能更好的促使西安市城市文化效应的传播、更好的带动地区经济产业的发展已经是现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西安市马拉松的发展现状作以调查与分析,以影响马拉松发展的因素、马拉松文化、城市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及相关政策和等方面为研究维度,通过与北京马拉松、兰州马拉松等赛事的对比,找出西安市马拉松现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西安市现有资源,以创新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措施。使西安市马拉松赛最终成为一项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同时利用赛事本身的影响力和作用促进西安市整体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发挥赛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带动西安市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步入一个更高更远的新台阶。最终通过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果为以下几点:1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由于路线的设置的局限,以及人为因素忽视的影响,限制了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与观看人数的增加,阻碍了西安市马拉松赛事高水平运动员的参与度的增长,抑制了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的发展。2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政府与企业合作不够密切,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做以极少性的辅助工作;一种是企业极力举办,政府参与程度低。两种管理机制都限制了赛事创新和适应性改变。3西安市马拉松赛事对媒体播报的重视度不够,且部分西安市普通居民对马拉松赛事了解程度相对较低,相关媒体播报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与创新形式,降低赛事与群众之间的深入沟通与互动,限制了赛事媒体的宣传范围及影响力。4西安市马拉松的发展没能充分的结合西安市优势资源,与西安市资未能达到与源优势互补的状态,从而阻碍了赛事发挥出带动西安市各方面发展的作用。5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网站设立单调、相关功能与数据不健全。在现如今居民更多的去接触互联网的生活当中,使赛事未能发挥出赛事网站应有的作用。6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目前的国际化水平还不够好。由赛事赛道设计、承载参赛人数、赛事服务水平、观赏程度等因素影响,阻碍了赛事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赛事对国内外著名媒体及著名运动员的吸引力。7西安市马拉松赛的奖励措施单一、奖励水平低,降低了赛事对各类参赛运动员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激励各地运动员积极参加到赛事当中去。
【关键词】:城市 马拉松 西安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22.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6
  • 1.1 选题的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3 研究的基础思路及特色12
  • 1.4 文献综述12-16
  • 1.4.1 马拉松的起源12-13
  • 1.4.2 马拉松在中国的发展概况13-14
  • 1.4.3 马拉松在国外的发展概况14-16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6-18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2.1 文献资料查阅16
  • 2.2.2 访谈法16
  • 2.2.3 问卷调查法16-17
  • 2.2.4 数据统计法17
  • 2.2.5 逻辑分析法17-18
  • 3 西安马拉松比赛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18-35
  • 3.1 西安市马拉松发展历程及现状18-32
  • 3.1.1 西安市马拉松发展历程18-19
  • 3.1.2 竞赛组织现状19-20
  • 3.1.3 参赛运动员人数及规模现状20-21
  • 3.1.4 比赛赛道环境现状21-24
  • 3.1.5 运动员参与态度24-25
  • 3.1.6 西安市赛事赞助商参与度及奖励措施现状25-27
  • 3.1.7 参与观看的市民对马拉松认识程度及相关获取赛事信息渠道27-29
  • 3.1.8 西安市马拉松赛事的互联网端建设现状29-30
  • 3.1.9 西安市马拉松国际化水平及赛事规模30-32
  • 3.2 西安市马拉松的举办出现的不足32-35
  • 3.2.1 西安市基础设施环境问题32
  • 3.2.2 西安市马拉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32-33
  • 3.2.3 西安市马拉松官方网站设计问题33
  • 3.2.4 西安市马拉松的媒体运作问题33-34
  • 3.2.5 西安市安全监控隐患问题34-35
  • 4 西安市发展对西安市马拉松发展的影响因素35-40
  • 4.1 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35-36
  • 4.2 西安市文化36-37
  • 4.3 西安市经济发展37
  • 4.4 西安市政治37-38
  • 4.5 西安市公共服务38-40
  • 5 城市马拉松对西安市的作用及马拉松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40-53
  • 5.1 城市马拉松发展对西安市的作用40-47
  • 5.1.1 提高西安市居民健康水平40-41
  • 5.1.2 提高西安市整体居民个人气质41
  • 5.1.3 提高西安市居民生活质量与健康意识41-42
  • 5.1.4 提升西安市居民文化素养及市文明程度42-43
  • 5.1.5 营造体育参与气氛,丰富居民体育文化生活43-44
  • 5.1.6 提升城市品牌文化对外影响力44
  • 5.1.7 促进不同地区区域文化的交流44-45
  • 5.1.8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整体发展水平45-46
  • 5.1.9 促城市经济产业的发展46-47
  • 5.2 马拉松文化与西安市发展的关系47-50
  • 5.2.1 马拉松文化47-48
  • 5.2.2 马拉松文化与西安市发展的关系48-50
  • 5.3 城市马拉松对西安市发展的意义50-51
  • 5.4 西安市马拉松发展前景51-53
  • 6 结论与建议53-59
  • 6.1 结论53-54
  • 6.2 建议54-59
  • 6.2.1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54
  • 6.2.2 树立可持续发展及良好的公益形象54-55
  • 6.2.3 加强政企合作,建系统化规范化合作机制55
  • 6.2.4 加强众多媒体与城市马拉松的密切合作55
  • 6.2.5 推动建设和完善城市马拉松网站的功能性55-56
  • 6.2.6 促进马拉松与休闲旅游的结合56
  • 6.2.7 根据地区需求带动地区板块经济发展56-57
  • 6.2.8 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马拉松的热情57
  • 6.2.9 改进赛道设计,并发挥好本土资源特色优势57-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62-68
  • 致谢68-6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广州马拉松赛后感[J];田径;2013年05期

2 ;2013年北京马拉松比赛精彩瞬间[J];田径;2013年12期

3 张普生;;马拉松比赛的战术[J];安徽体育科技资料;1981年02期

4 林朝权;;一九八三年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前六名成绩[J];体育科研;1983年06期

5 侯宝年;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组织与训练[J];体育教学与科研;1984年03期

6 丰冈示朗;许建国;;马拉松比赛对人体的影响及恢复过程[J];体育科研;1984年08期

7 沈重毅;;匀速跑——马拉松比赛创成绩的关键[J];中国体育科技;1984年30期

8 钟大鹏;连佑群;李传廉;;湖北省第二届马拉松比赛调查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1987年03期

9 酷酷猫;;奔向2008漫画奥运之马拉松比赛[J];中学生时代;2007年18期

10 李波;;马拉松比赛[J];启蒙(3-7岁);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飞乐;熊家治;乐嘉锦;;结合射频技术的多数据源信息集成在马拉松比赛中的综合应用[A];第十九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2年

2 和立新;马硕;;柏林世锦赛马拉松速度变化特征的分析及启示[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何庆忠;王亦工;;不同运动水平的马拉松运动员训练计划制定的相关影响因素[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4 辛守刚;岳全亮;;国际马拉松比赛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A];2011北京现代北京马拉松科学论坛指南·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邋马向菲;北京奥组委:没考虑马拉松比赛易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张锏锋;我市调度“中国·张家口马拉松比赛”准备工作[N];张家口日报;2011年

3 记者 张月亭;以举办马拉松比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N];衡水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方琪;马拉松比赛更应关注健康[N];中国保险报;2012年

5 张蕾;天气如何影响马拉松比赛?[N];中国气象报;2014年

6 本版编辑邋洪宇 董娟;长赛事中的镜头营销[N];中国经营报;2007年

7 谢秋林;既做参与者 也做宣传员[N];丹东日报;2008年

8 郭振纲;马拉松打假与“唯证书”弊端[N];工人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马国顺;本报记者体验马拉松赛[N];甘肃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段文雅;滨湖新区打响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筹备工作攻坚战[N];衡水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钊;西安市马拉松比赛现状及其对城市发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任俊峰;马拉松比赛大众运动员全程速度分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石红阳;我国马拉松赛事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张亚会;尹顺金获2013年全国运动会马拉松冠军的制胜因素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韩刚;2007-2009年韩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沈珂珂;北京马拉松赛事运作及战略定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1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61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