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我国手球运动传统校与推广校后备人才培养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6:31

  本文关键词:我国手球运动传统校与推广校后备人才培养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手球 传统校 推广校 人才培养


【摘要】:手球作为奥运会传统项目,却始终在中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作为体育运动发展的基础,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决定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培养后备人才,在中小学间广泛传播和推广手球文化,大力普及手球运动,挖掘和培养手球人才,对中国手球运动的快速提高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青少年手球传统校和推广校现状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指出青少年手球运动培养方案中的问题和不足,完善制定手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青少年“校园手球”的发展模式,突出重点,解决问题,以期为我国手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法、对比分析法对全国17所手球传统校及16所推广校的学校基本情况、教练员情况、运动员情况、工作绩效情况4部分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青少年手球运动在开展中尚存在普及度不高、教练缺乏专业性、培养制度不健全、训练思路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结论:1.增加全国性青少年手球比赛数量;2.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3.坚持体教结合;4.完善中小学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管理模式;5.建立青少年手球俱乐部;6.完善、推广青少年手球训练大纲;7.拓宽青少年国际视野;8.加强青少年手球普及工作等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手球 传统校 推广校 人才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前言7-16
  • 1.1 选题依据7-8
  • 1.2 研究目的、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9
  • 1.2.2.1 理论意义8
  • 1.2.2.2 实践意义8-9
  • 1.3 研究任务9
  • 1.4 文献综述9-16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9-15
  • 1.4.1.1 手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9-10
  • 1.4.1.2 体育传统校10-11
  • 1.4.1.3 后备人才培养11-12
  • 1.4.1.4 手球传统校12-15
  • 1.4.2 相关文献研究小结15-16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8
  • 2.1 研究对象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2.1 文献资料法16
  • 2.2.2 专家访谈法16-17
  • 2.2.3 观察法17
  • 2.2.4 数据统计法17
  • 2.2.5 对比分析法17-18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8-53
  • 3.1 全国青少年儿童手球运动发展概况18-25
  • 3.1.1 全国手球普及情况18-19
  • 3.1.2 全国手球传统校、推广校及后备人才基地分布情况19-21
  • 3.1.3 全国手球传统校、推广校及后备人才基地在中小学分布情况21-24
  • 3.1.4 全国幼儿手球的开展24-25
  • 3.2 全国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发展现状25-46
  • 3.2.1 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基本情况25-28
  • 3.2.1.1 学校组织管理25-26
  • 3.2.1.2 学校招生政策26-27
  • 3.2.1.3 学校物资保障27
  • 3.2.1.4 学校场地器材设施27-28
  • 3.2.2 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教练员情况28-36
  • 3.2.2.1 学校师资配备28-34
  • 3.2.2.2 参与培训及专项科研情况34-36
  • 3.2.3 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现有运动员情况36-42
  • 3.2.3.1 学校手球队运动员情况36-40
  • 3.2.3.2 运动员课余训练情况40-42
  • 3.2.4 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工作绩效情况42-46
  • 3.2.4.1 承办手球赛事活动情况42-43
  • 3.2.4.2 学校参与国内手球比赛的情况43-45
  • 3.2.4.3 学校参与国际手球交流情况45-46
  • 3.3 全国手球传统校及推广校存在的问题46-48
  • 3.3.1 手球在我国中小学校普及率不高46-47
  • 3.3.2 全国性中小学手球赛事过少且学校参与积极性不高47
  • 3.3.3 手球教练缺乏专业性、系统性手球教学47-48
  • 3.3.4 非健全的手球培养制度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48
  • 3.3.5 青少年手球训练思路尚未明确48
  • 3.4 全国手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48-53
  • 3.4.1 增加全国性青少年手球比赛数量48-49
  • 3.4.2 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49
  • 3.4.3 坚持体教结合49-50
  • 3.4.4 完善中小学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管理模式50
  • 3.4.5 建立青少年手球俱乐部50-51
  • 3.4.6 完善、推广青少年手球训练大纲51-52
  • 3.4.7 拓宽国际视野,构建政策激励机制52
  • 3.4.8 加强我国青少年手球的普及工作52-53
  • 4 结论与建议53-55
  • 4.1 结论53
  • 4.2 建议53-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件58-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斌,曲小锋;我国高校女子手球运动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年02期

2 高斌;世界女子手球运动格局变化及发展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3 ;手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3年10期

4 黄远翔,刘志民,张林;我国手球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手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4年01期

6 刘志民,顾杨,张林,李志清;我国手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沿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韦和平;;手球进攻中的抢攻战术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年04期

8 周燃;;合肥市小学生手球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9 蒋欣初;姚文玲;;论我国青少年男子手球守门员小角度封球技术[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10 王颖;;全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在中国计量学院举行[J];教育与职业;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斌;何丽娟;王守恒;王耀庭;王心东;;世界男子手球运动发展动态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许声宏;段婷婷;;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型构建[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李海燕;郝选明;;高水平手球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A];2008年神经内分泌暨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张冰雨;;我国男子手球攻防技术特点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5 吕晓红;;女子手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和无氧能力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6 张洪海;钱风雷;全志伟;;水通道蛋白-2对女子优秀手球运动员机能评定的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苑玫;“手球种子”发芽了[N];中国体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昕;迷你手球抛进学校大门[N];中国体育报;2003年

3 邓红杰;姜在源:未进前四很遗憾[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娟;付出多 收获更多[N];桂林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硕阳;手球 比篮球“多走一步”[N];人民日报;2012年

6 ;国奥手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落户滁州[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薛原;因为喜欢 所以坚持[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平萍;走训:“鱼”和“熊掌”兼得[N];中国体育报;2012年

9 记者 李跃波;国际女子沙滩手球公开赛开幕[N];安徽日报;2010年

10 黄心豪 彭则鹏;很好看呀,,可是看不懂![N];中国体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钰峰;山东省手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杜鸿;安徽手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3 张寒冰;我国手球运动传统校与推广校后备人才培养探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王凯;江苏省男子手球队员个性心理特征与运动表现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张双玲;安徽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手球运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3年

6 刘春胜;中国国家女子手球队备战第28届奥运会训练过程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69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69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