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23:03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山东省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现状 对策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为山东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一五”是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极为关键的五年,是必须仅仅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的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背水一战、争创第一”为总要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三项原则,实施全运带动、科教兴体、人才强体、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面提升山东省体育工作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建设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积极贡献。这给山东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文章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体育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群众体育环境、教练员状况、运动员状况、训练条件状况和项目设置状况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探讨了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与发展对策,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目前山东省良好的经济状况为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同时山东省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为山东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2、山东省群众体育在过去有了较大发展,但群众体育意识仍旧比较淡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结合提供了新途径,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扶植力度,从宏观上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拉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3、我省教练员学历层次偏低,高层次学历教练员比例过小,不能满足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且潜在优势项目、短缺项目、已开展项目中的短缺小项仍缺乏高级教练员。 4、山东省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一、二、三线运动员的比值仍然偏小,表现出人才输送率较低。山东省竞技体育人才结构“金字塔”存在“塔基太大、塔身过重”的问题。 5、“学训矛盾”的日益突出是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6、家长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是制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因素,此外训练资金的短缺也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是最终导致生源萎缩,训练规模下降的最大原因。 7、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仍有部分市级体校、大部分县体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条件比较落后。 8、有50%的运动项目群众基础较差,县级体校没有开设,加上人才培养体制尚不合理等因素,使一些项目很难形成长期优势。
【关键词】:山东省 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81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5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11-12
  • 1.2.2 有关国外后备人才培养的概况12
  • 1.2.3 有关对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12-13
  • 1.2.4 有关“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研究13-15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5-17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2.2.1 文献法15
  • 2.2.2 调查法15-16
  • 2.2.3 数学方法16
  • 2.2.4 逻辑分析法16-17
  • 3 调查与分析17-37
  • 3.1 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宏观环境17-20
  • 3.1.1 政策环境17-18
  • 3.1.2 经济环境18-19
  • 3.1.3 群众体育环境19-20
  • 3.2 影响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20-31
  • 3.2.1 竞技体育工作人员现状20-24
  • 3.2.2 运动员现状24-28
  • 3.2.3 训练条件现状28-30
  • 3.2.4 运动项目设置状况30-31
  • 3.3 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31-37
  • 3.3.1 利用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将山东省竞技体育做大31-32
  • 3.3.2 打造“复合型”的教练员团队32-33
  • 3.3.3 “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33-34
  • 3.3.4 鼓励青少年俱乐部建设,做好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衔接34-35
  • 3.3.5 培养市场机制,,发挥竞技体育和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35-37
  • 4 结论与建议37-40
  • 4.1 结论37-38
  • 4.2 建议38-40
  • 6 注释40-41
  • 7 参考文献41-44
  • 8 附录44-48
  • 9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郅伟勇;周玉玺;;山东省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倩;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特征五年动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路桂贞;山东省竞技体育学校运动项目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园;江苏省竞技体育实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翠翠;浙江省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路径优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戚宪虎;山东省乒乓球女队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6 李海龙;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王凌菲;我国东部沿海七省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梓梁;现行赛事体系下我国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

9 张中孝;黑龙江省竞技篮球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

10 孙芹顺;山东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73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73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