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云南省7-16岁摩梭人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与同地区纳西族、普米族学生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00:31

  本文关键词:云南省7-16岁摩梭人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与同地区纳西族、普米族学生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云南 摩梭人 7—16岁学生 体质健康 对比研究


【摘要】:体质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独有的特性。“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它反映某个群体或个人在某个时期内身体发育、生理机能等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青少年学生良好体质是国家、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我国自1979年开展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之后又于1985年、1991年、1995年等每隔五年对7—22岁的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体质调研。根据近20年国家体质健康调研报告及各基层反映,自1985年以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8年呈下降趋势。国家各部委从2007年起连续颁布文件,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现已有所改善。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级各类学校将学生体质健康已明确纳入工作规划中,因此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云南作为地处边疆且拥有十五个特有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大省,自1985年以来对云南少数民族体质的研究也仅限于纳西族、傣族等六个民族,摩梭人因其独特的的生活和文化形式(母系制和走婚制),相关研究丰富且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宗教学等等方面,由于民族认同(云南归属纳西族)和地域关系的影响,在体育角度关注其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几乎没有,加强摩梭人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稳定,还影响到该族群自身的生活质量。本文依据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的标准,以宁蒗县永宁乡等地7-16岁摩梭人学生409人,同地区的普米族学生234人为调查对象,对其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等指标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与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同地区摩梭人、普米族、纳西族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整体排序为:纳西摩梭普米;(2)同地区摩梭人、普米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相比较,摩梭人学生较普米族学生早1-2年发育的情况;(3)身体形态方面:摩梭人、普米族学生身材均比较瘦小,体重偏轻;围度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女生围度增长速度突增期早于男生且增长幅度总体上女生高于男生;女生皮褶厚度大于男生;(4)身体机能方面:肺活量指标摩梭、普米男生在各年龄段均小于纳西在学生,女生在7-12岁前大于同年龄段的纳西族学生,13-16岁则反之;脉搏、血压指标在7-12岁摩梭人大于同年龄段的普米族学生,13-16岁则反之;(5)身体素质方面:握力指标在7-12岁摩梭人大于纳西族学生,13-16岁则反之;站位体前屈(男)指标在7-12岁摩梭人大于同年龄段普米族学生,13-16岁则反之;(6)健康指标方面:摩梭人视力水平整体低于同地区同年龄段的普米族学生,且存在男女生性别差异;月经初潮方面,摩梭人、普米族学生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与其他民族年龄提前化特征趋同。
【关键词】:云南 摩梭人 7—16岁学生 体质健康 对比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04.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前言11-35
  • 1.1 摩梭人简介11-13
  • 1.2 问题提出13-14
  • 1.2.1 学生体质问题13
  • 1.2.2 未识别民族学生体质问题13-14
  • 1.2.3 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体质问题14
  • 1.3 相关概念界定14-18
  • 1.3.1 体质14-17
  • 1.3.2 健康17-18
  • 1.3.3 体质与健康的关系18
  • 1.3.4 未识别民族18
  • 1.4 研究现状18-33
  • 1.4.1 体质人类学对体质的研究18-22
  • 1.4.2 医学界对体质的研究22-24
  • 1.4.3 体育学领域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24-29
  • 1.4.4 摩梭人体质研究轨迹29-33
  • 1.5 研究的主要任务及意义33-35
  • 1.5.1 研究的主要任务33-34
  • 1.5.2 研究意义34-35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35-40
  • 2.1 研究对象35
  • 2.2 研究方法35-40
  • 2.2.1 文献资料法35-36
  • 2.2.2 专家咨询法36
  • 2.2.3 测量法36-37
  • 2.2.4 实地考察法37
  • 2.2.5 问卷调查法37-38
  • 2.2.6 访谈法38
  • 2.2.7 数理统计法38-39
  • 2.2.8 研究技术路线39-40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40-116
  • 3.1 身体形态40-69
  • 3.1.1 身高40-44
  • 3.1.2 体重44-46
  • 3.1.3 围度46-54
  • 3.1.4 皮褶54-64
  • 3.1.5 四个民族(族群)学生青春期发育期的分析64-68
  • 3.1.6 小结68-69
  • 3.2 身体机能69-81
  • 3.2.1 脉搏69-72
  • 3.2.2 血压72-77
  • 3.2.3 肺活量77-80
  • 3.2.4 小结80-81
  • 3.3 身体素质81-94
  • 3.3.1 握力81-83
  • 3.3.2 站位体前屈83-86
  • 3.3.3 立定跳远86-88
  • 3.3.4 50米88-90
  • 3.3.5 俯卧撑、仰卧起坐90-93
  • 3.3.6 小结93-94
  • 3.4 衍生指数94-110
  • 3.4.1 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94-96
  • 3.4.2 维尔维克指数96-99
  • 3.4.3 体脂百分数99-102
  • 3.4.4 瘦体重及其指数102-104
  • 3.4.5 腰臀比(WHR)104-105
  • 3.4.6 肺活量指数105-107
  • 3.4.7 克托莱指数107-109
  • 3.4.8 小结109-110
  • 3.5 健康指标110-116
  • 3.5.1 视力情况110-111
  • 3.5.2 女生月经初潮111-114
  • 3.5.3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睡眠、饮食等方面114-115
  • 3.5.4 小结115-116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116-120
  • 4.1 结论116-117
  • 4.1.1 同地区摩梭人、普米族、纳西族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整体排序为:纳西>摩梭>普米116
  • 4.1.2 同地区摩梭人、普米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相比较,摩梭人学生较普米族学生早1-2 年发育的情况,具体原因需进行进一步调研和分析116
  • 4.1.3 身体形态116
  • 4.1.4 身体机能116
  • 4.1.5 身体素质116-117
  • 4.1.6 衍生指标117
  • 4.1.7 健康指标、学生问卷、访谈等情况117
  • 4.2 建议117-120
  • 4.2.1 增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力度117-118
  • 4.2.2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数据库,为成因、干预研究提供支撑118
  • 4.2.3 建立追踪研究,,对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进行横向和纵向研究118
  • 4.2.4 加大对学生营养、锻炼等影响体质的后天因素的调查研究118
  • 4.2.5 重视丽江宁蒗地区摩梭人学生的基建设施以外的软硬件配备118-120
  • 参考文献120-125
  • 附录125-14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149-150
  • 致谢1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象;摩梭人母系家庭的待解之谜[J];炎黄春秋;1997年09期

2 孙茗;从摩梭文化的变化看文化间传播[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居田!陕西宝鸡;想与摩梭姑娘去钓鱼[J];中国钓鱼;1999年01期

4 孟彻理,徐志英,张伟译;纳西──摩梭的亲属制度及其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5 白庚胜;摩梭为“母系社会活化石”说质疑——摩梭文化系列考察之一[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唐颖;沐浴在母性的华光下——云南永宁摩梭人母系制[J];今日民族;2004年06期

7 肖二平;张积家;王娟;林娜;;摩梭人亲属词的概念结构——兼与汉族、纳西族亲属词的概念结构比较[J];心理学报;2010年10期

8 袁焱;许瑞娟;;永宁摩梭詈语的文化阐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永宁公社摩梭人教育初步调查[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10 王承权;摩梭人文化的精萃——评《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J];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柳;;摩梭大家庭:一个和谐的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杨慧;刘永青;;民族旅游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宁蒗落水村摩梭妇女为个案[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3 杨晓红;;论乡规民约环境保护规范的社会控制——以四川泸沽湖摩梭人乡规民约为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曹和平;张博;周建波;张志祥;;不同文明间经济动力学机制共源性因子管理初探——复活节岛和摩梭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比较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亦平;摩梭母系制新解[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拉木·嘎吐萨邋(摩梭族);文化多棱镜中的摩梭[N];文艺报;2007年

3 记者 丁耘 施思思 李怀岩;摩梭文化的走婚,绝不是儿戏式婚姻[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潮白;没有摩梭族,只有摩梭人[N];南方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蔡晓华 陈曦 李仁芳;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座谈会举行[N];凉山日报(汉);2012年

6 新华社记者 李舒;摩梭人还在“走婚”,姑娘的花楼依然神秘[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拉他咪·王勇;摩梭人的插旗习俗[N];云南日报;2001年

8 杨福泉;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摩梭(纳)文化[N];中国民族报;2006年

9 屈明光;摩梭人 最后一块母系氏族“活化石”[N];西部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施雪钧;鼎雅鲁汝 树屋托起一个致富梦[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玲玲;云南摩梭人的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瑶;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摩梭民居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朱俊;《摩梭人》汉英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生特吾呷;摩梭人传统家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季惜;永宁舍垮村摩梭话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董瑞;基于橙光游戏平台的《摩梭秘影》手机游戏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7 阿慧;永宁摩梭话“le+v+se”结构的声调实验分析—阿拉瓦和舍垮的对比[D];云南大学;2016年

8 张佳文;摩梭人文化适应与文化选择的影像表达[D];云南民族大学;2016年

9 赵引弟;云南省7-16岁摩梭人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与同地区纳西族、普米族学生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卢捷;日本古代“访妻婚”与中国摩梭人的“走婚”的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9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