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08 03:14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大型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为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在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型体育场馆在企业化、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本文认为,根据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度可以分为产权混合和生产组织形式混合两种方式,场馆可分为新建和已有场馆,其中已建成场馆又有事业单位型和企业型两种分类。因此,场馆需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1、新建场馆根据场馆产权与社会资本结合的程度,可分为BOT模式下的产权混合和合资合作模式下的资产混合。2、己建场馆根据场馆运营模式和产权改革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事业单位型场馆的“事转企”后混合和成立混合制业务公司等方式;企业型场馆混改可以通过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场馆管理公司和混合制业务公司等三种方式。本文认为,为实现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和场馆管理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转变政府和场馆管理者的思想,深化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2、通过完善改革的政策体系,加快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分类有序的稳步推进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3、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建立适合混合所有制场馆发展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4、做好股权分配,实现权益主体的利益平衡;5、开放场馆交易市场,促进场馆产权的自由交易;6、探索员工持股,创新场馆混改的新路径;7、通过加强政策保证,解除场馆改革的后顾之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问题是国内学者较少研究的领域,国内尚无对此问题系统的研究。本文从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结合相关领域的改革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型体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同方式,并提出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具体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内场馆在新常态下所面临的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方面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 混合所有制 改革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导论11-19
- 1.1 问题提出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7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8-19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2 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19-22
- 2.1 关于混合所有制19-20
- 2.2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20-22
- 3 场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2-28
- 3.1 必要性分析22-24
- 3.1.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22-23
- 3.1.2. 混合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23-24
- 3.1.3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解决场馆现行管理体制中的弊病24
- 3.2 可行性分析24-28
- 3.2.1 场馆服务产品的产业属性24-25
- 3.2.2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利导向25-26
- 3.2.3 民间资本进入场馆服务业的热情高涨26
- 3.2.4 基础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26-27
- 3.2.5 个别场馆改革的成功案例27-28
- 4 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依据28-33
- 4.1 文化领域改革的经验及借鉴28-30
- 4.1.1 文化领域改革历程28-29
- 4.1.2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路径29-30
- 4.2 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经验及借鉴30-33
- 4.2.1 华润昆明儿童医院股份制改革的经过30-31
- 4.2.2 华润昆明儿童医院股份制改革的启示31-33
- 5 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33-37
- 5.1 新建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33-34
- 5.1.1 新型BOT模式下的产权混合33-34
- 5.1.2 合资合作模式34
- 5.2 有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34-37
- 5.2.1 事业单位型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34-35
- 5.2.2 企业型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35-37
- 6 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证研究37-47
- 6.1 建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37-39
- 6.1.1 北京乐视生态体育中心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37-38
- 6.1.2 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38-39
- 6.2 新建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以黄石奥体中心PPP项目为例39-47
- 6.2.1 项目概况39-40
- 6.2.2 项目结构及运作主体40-42
- 6.2.3 股东权利与义务42-43
- 6.2.4 项目主要风险管理43-47
- 7 实现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47-55
- 7.1 转变思想,深化对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47-48
- 7.1.1 改变政府国家办体育的思想47
- 7.1.2 宣讲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优越性47-48
- 7.2 加快顶层设计,为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条件48-50
- 7.2.1 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法规政策体系48-49
- 7.2.2 分类有序、因地制宜地推进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49
- 7.2.3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地推进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49-50
- 7.3 优化运营机制,建立适合混合所有制场馆发展的管理制度50-51
- 7.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化治理50
- 7.3.2 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人事制度50-51
- 7.3.3 健全场馆国有资产监管制度51
- 7.4 做好股权分配,实现权益主体利益平衡51-52
- 7.5 开放场馆交易市场,促进场馆产权的自由交易52
- 7.6 探索员工持股,创新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路径52-53
- 7.7 加强政策保证,解除场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后顾之忧53-55
- 7.7.1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场馆公益属性53
- 7.7.2 完善混合所有制场馆运营政策53-55
- 8 总结55-58
- 8.1 研究总结55-56
- 8.2 研究不足56-57
- 8.3 研究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华;夏树花;王钦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管理模式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冯欣欣;邹英;荆俊昌;;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曾庆贺;马书军;陈元欣;王健;;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波;邹玉玲;;“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董梅生;;美国公司股权结构变动与公司治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陈元欣;张崇光;王健;;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的民营化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学实;汤起宇;;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顾钰民;;混合所有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期
9 杜晓君;李曼丽;;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本文编号:991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9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