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体育论文 >

芦山灾后重建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08 16:33

  本文关键词:芦山灾后重建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旅游 灾后重建 SWOT分析法 思路 对策


【摘要】:芦山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有天然岩壁、漏斗、溶洞,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2013年4月20日,芦山遭受7.0级大地震,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灾后党和国家十分关心芦山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给芦山灾后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也给芦山体育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把芦山的体育旅游发展起来,给芦山旅游业增加一个新的亮点,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体育旅游是芦山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旅游活动,由于受特大地震影响,体育旅游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依托体育旅游来促进芦山旅游的发展,是灾后重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芦山体育旅游地震前后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资源破坏、基础设施受损、交通不畅、旅游人才不足、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现象,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知,芦山开发体育旅游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依托灾后重建以及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契机,体育旅游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依据芦山体育旅游现状和灾后体育旅游恢复重建的需求,发挥芦山体育旅游资源优势,采取优势项目优先开发、成熟项目立即上马、其他项目逐步发展、安全问题立即解决、开发“一廊两带三地多点”主体项目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围塔漏斗综合游、黑色体育旅游和生态体育游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芦山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旨在促进芦山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最终带动芦山的经济发展。为此,提出如下结论与对策:1.芦山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片生态林地,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应加大对围塔漏斗群的综合开发力度。2.芦山有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遗迹,从转“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发展角度,可开发芦山特色的黑色体育旅游。3.灾区应高度重视灾后事故对人们的警示,加强生存知识的传播和自救他救等逃生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开发生存教育体验游。4.芦山体育旅游观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缺乏体育旅游常识,灾后重建应引进体育旅游人才,重视对从业人员和村民导游的体育旅游知识的培训。5.地震后,芦山体育旅游硬件设施安全隐患较多,缺乏安全保障,灾后重建应加强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体育旅游 灾后重建 SWOT分析法 思路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的背景13-14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14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14-15
  • 1.2.2.1理论意义14-15
  • 1.2.2.2 实践意义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7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分类17-23
  • 1.4.1 黑色体育旅游17-18
  • 1.4.2 体育科考游18
  • 1.4.3 生存教育体验游18
  • 1.4.4 生态体育游18-19
  • 1.4.5 体育旅游资源19
  • 1.4.6 体育旅游概述19-23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23-26
  • 2.1 研究对象23
  • 2.1.1 论文的研究对象23
  • 2.1.2 论文调查的对象23
  • 2.2 研究方法23-26
  • 2.2.1 文献资料法23
  • 2.2.2 SWOT分析法23-24
  • 2.2.3 实地考察法24
  • 2.2.4 访谈法24
  • 2.2.5 问卷调查法24-25
  • 2.2.6 数理统计法25-26
  • 第3章 芦山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26-41
  • 3.1 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26-28
  • 3.1.1 人文、自然资源开发现状分析26-27
  • 3.1.2 民族民俗、宗教祭祀体育活动资源开发现状分析27-28
  • 3.2 体育旅游管理机制现状分析28-30
  • 3.2.1 体育旅游管理机构28
  • 3.2.2 体育旅游人才28-30
  • 3.3 体育旅游安全现状分析30-33
  • 3.3.1 体育旅游安全隐患现状30-31
  • 3.3.2 体育旅游安全心理31
  • 3.3.3 安全保障体系现状31-33
  • 3.4 道路交通现状33-35
  • 3.5 灾后生存教育现状分析35-36
  • 3.6 体育旅游开发现状分析36-39
  • 3.7 灾后体育旅游的发展契机39-41
  • 第4章 灾后重建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41-56
  • 4.1 SWOT分析依据41
  • 4.2 优势分析(STRENGTH)41-50
  • 4.2.1 生态环境优势41-43
  • 4.2.2 人文资源优势43-45
  • 4.2.3 体育旅游市场优势45-49
  • 4.2.4 交通优势49-50
  • 4.2.5 区位优势50
  • 4.3 劣势分析(WEAKNESS)50-52
  • 4.3.1 体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不健全50
  • 4.3.2 体育旅游起步晚,硬软件设施不健全50
  • 4.3.3 体育旅游认知度低50-51
  • 4.3.4 体育旅游管理机制不健全51
  • 4.3.5 生存教育差,生存教育刻不容缓51
  • 4.3.6 缺乏科学的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51-52
  • 4.4 机遇分析(OPPORTUNITY)52-53
  • 4.4.1 体育旅游面临大发展52
  • 4.4.2 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52
  • 4.4.3 体育旅游发展的政策机遇52-53
  • 4.5 挑战分析(THREAT)53-55
  • 4.5.1 国家级风景区的“遮挡效应”53-54
  • 4.5.2 生态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制约54
  • 4.5.3 体育旅游新需求54-55
  • 4.5.4 区域竞争55
  • 4.6 小结55-56
  • 第5章 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56-71
  • 5.1 体育旅游开发的思路56-59
  • 5.1.1 “一廊两带三地多点”的开发思路56-57
  • 5.1.2 安全保障思路57
  • 5.1.3 有序开发思路57-58
  • 5.1.4 发展目标58-59
  • 5.2 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59-71
  • 5.2.1 优势项目的开发59-64
  • 5.2.2 体育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64-66
  • 5.2.3 完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66-67
  • 5.2.4 完善体育旅游管理机制67-69
  • 5.2.5 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恢复和提升69
  • 5.2.6 加强体育旅游营销,开辟旅游市场69-71
  • 结论与建议71-73
  • 结论71
  • 建议71-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6-77
  • 附件177-78
  • 附录278-80
  • 附录380-81
  • 附录481-83
  • 附录583-85
  • 附录6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静;翟国方;李莎莎;;“311”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重建思路、措施与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1期

2 王兴臣;韩英甲;;我国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左琨;西藏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2 柴龚莹;汶川县三江乡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王晓芳;湖北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旭方;沈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银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995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tylw/995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