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学困生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14:46

  本文关键词:学困生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困生 学习 生活体验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质量提升时代的来临,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问题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多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对学困生的类型、成因以及转化对策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以现象学教育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生活体验研究方法,对学困生的学习体验进行解读,旨在揭示学困生学习体验的丰富意义,关注学困生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为依据,尝试提出几点转化学困生的建议。 论文主要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在对访谈记录、课堂观察记录、学生个人日记以及文学作品等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和提炼研究主题,形成研究结果。 论文首先“直面”学困生的学习生活,选取上学、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做题、做作业和考试等日常学习情境,对学困生在这些情境下的学习体验进行解释性描述。接着,依照生活体验的基本结构,对学困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深入探讨,分别呈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煎熬的时间体验、束缚的空间体验、不舒服的身体体验及隔离的人际关系体验,由此揭示了学困生在学校学习中被忽视、被隔离的真实处境,以及这种处境给他们带来的矛盾的成长体验。 在此基础上,论文形成关于学困生学习体验的基本结论,认为当前学困生在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困生心理安全感的缺失;教师支持的严重不足;学法指导的相对滞后。最后,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状况,论文尝试提出了四点建议:1.秉持教育学意向,理解和尊重学困生2.主动开展学法指导,为学困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3.合理运用教育权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4.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运用教学机智,养成教育智慧。
【关键词】:学困生 学习 生活体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部分 绪论8-27
  • 一、研究问题8-12
  • (一) 选题缘由9
  • (二) 问题提出9-11
  • (三) 研究日的与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9
  • (一) 关于学困生12-17
  • (二) 关于生活体验研究17-19
  • 三、核心概念界定19-23
  • (一) 学困生19-22
  • (二) 生活体验研究22-23
  • 四、研究设计23-27
  • (一) 研究方法23-24
  • (二) 研究思路24-25
  • (三) 研究的有效性和伦理性25-27
  • 第二部分 直面学困生的学习生活27-38
  • 一、学困生对“上学”的抵触:“痛苦的一天从上学开始”27-29
  • 二、学困生的课堂百态29-32
  • (一) 课上听讲:“听不进去”、“跟不上”与“想睡觉”29-30
  • (二) 回答问题:“答不对”、“不敢说”与“其实我想试试看”30-32
  • 三、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集中体现32-34
  • (一) 做题:“对着题目干瞪眼就是没辙”32-33
  • (二) 做作业:“作业困难户”33-34
  • 四、学困生眼中的考试与排名34-38
  • (一) 考试:“世界末日的来临”35
  • (二) 分数与排名:“来自地狱的宣判”35-38
  • 第三部分 理解学困生的学习体验38-47
  • 一、理解学困生的学习体验38-45
  • (一) 时间体验——煎熬:“盼完午饭盼放学”39-40
  • (二) 空间体验——束缚:“学校就像是一个樊笼”40-42
  • (三) 身体体验——不舒服:“绞尽脑汁,想的头疼”42-43
  • (四) 人际关系体验——隔离:“全世界都离我远去”43-45
  • 二、解读学困生的真实处境45-47
  • (一) 在学校生活中被忽视、被隔离:“被遗忘的角落”45
  • (二) 矛盾的成长体验:“痛并希望着”45-47
  • 第四部分 结论·建议·反思47-57
  • 一、基本结论47-49
  • (一) 心理安全感的缺失:“离家在外的人”47-48
  • (二) 教师支持的严重不足:“孤军奋战的苦楚”48-49
  • (三) 学法指导的相对滞后:“没有方向的航船”49
  • 二、几点建议49-54
  • (一) 秉持教育学意向,理解和尊重学困生50
  • (二) 主动开展学法指导,为学困生创设良好学习情境50-51
  • (三) 合理运用教育权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51-52
  • (四) 加强教学反思,运用教学机智,养成教育智慧52-54
  • 三、研究反思54-57
  • (一) 对方法论的反思54-55
  • (二) 对本研究的反思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61-69
  • 附录1:学困生访谈提纲及访谈实录(摘录)61-65
  • 附录2:本人的研究日记(摘录)65-67
  • 附录3:学困生写作指导(摘录)67-69
  • 致谢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6期

3 张增田;论教师的教育权威[J];班主任;2002年12期

4 李树英;;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科学中的运用[J];中国德育;2006年07期

5 刘徐湘;陈健;;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攀峰,张天宝;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宋振韶,詹朝杰;学业不良研究的生态学取向: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提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贾国英,裴秀芳;差生行为原因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9 ;卓玛信箱[J];高中生之友;2011年24期

10 李晓兰;黄德英;黄勇樽;;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及补救措施——一位桂西北地区农村学困生的个案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3 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其应用[D];河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凌飞;“学困生”个案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庆;中学生学业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菲;初中英语学困生若干问题研究——班级社会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晋岩;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师致汕;关于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曹天平;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其教育转化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文雪莲;教师教育权威的异化与回归[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凤玲;初中学习困难学生自尊需要的社会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3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43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f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