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理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2:32

  本文关键词:理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多义性 理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教学空间


【摘要】:社会的发展促使中国各类大学兴建了许多社会热点专业,其中包括艺术设计。各大高等院校也不断探讨各自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综合性大学的专业囊括了众多学科,学校包容性较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模式比较明朗较,学生毕业之后可以适应行业发展所需的技术;专业艺术院校中艺术设计是美术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学校、社会的支持下快速发展,掌握了这个行业发展重要的人力和社会资源。这两类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道路上较为容易,教学空间的设计能够遵循学科的特点进行规划。对于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属于新兴学科,有限的资源,不足的经验成为艺术设计发展的障碍,但理工科院校又拥有其他院校所不具备的科技实力。 另一方面高校的不断扩招,建筑用地的紧张,两者所带来的矛盾成为建筑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空间更加有效的利用,如何让室内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形态的设计以及单一的功能,让教学空间更加人性化、灵活、合理的为师生服务,感受空间的美、休闲、多功能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建筑设计人性化、多功能化发展角度出发,构建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的理论框架。对教学理念、行为特征、适用人群心理特征、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教学空间深层次、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在功能主义中,对提出的功能至上理论进行批判之后,建筑界也在探索功能与美学并行的设计方法。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而提出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结合理工科院校的发展背景和发展优势以及多义性设计的方法,力争探索适合理工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学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多义性 理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教学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11-13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13
  • 1.3 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定义14-15
  • 1.5 研究方法15
  • 1.6 论文构思框架15-17
  • 第2章 高等院校中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发展分析17-23
  • 2.1 艺术设计教学空间使用背景17-19
  • 2.1.1 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发展状况及教学空间使用情况17-18
  • 2.1.2 专业艺术类院校中艺术设计发展状况及教学空间使用现状18
  • 2.1.3 理工科院校中艺术设计教学空间使用状况分析18-19
  • 2.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空间发展趋势19-23
  • 2.2.1 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适应20-21
  • 2.2.2 关注人与空间的关系21
  • 2.2.3 关注人的精神体验21-22
  • 2.2.4 注重空间形态22-23
  • 第3章 多义性理论概述及其发展应用23-30
  • 3.1 多义性理论概念23
  • 3.2 多义性设计在建筑学中的应用23-26
  • 3.2.1 多义性设计在建筑学中的缘起23-24
  • 3.2.2 多义性设计在建筑学中的发展与应用24-26
  • 3.3 高等院校教学空间中多义性设计的理论基础26-30
  • 3.3.1 教育心理学理论27
  • 3.3.2 行为心理学理论27-29
  • 3.3.3 相关建筑学理论29-30
  • 第4章 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原则及方法30-47
  • 4.1 多义空间与功能的互动因素分析30-31
  • 4.1.1 空间尺度30
  • 4.1.2 空间形态30
  • 4.1.3 空间品质30-31
  • 4.1.4 空间联系31
  • 4.2 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原则31-37
  • 4.2.1 中立性原则31-33
  • 4.2.2 均质性原则33-34
  • 4.2.3 灵活性原则34-36
  • 4.2.4 共享性原则36-37
  • 4.3 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方法37-47
  • 4.3.1 调整空间尺度37-38
  • 4.3.2 优化空间形态38-42
  • 4.3.3 灵活运用组件42-43
  • 4.3.4 加强空间联系43-44
  • 4.3.5 突破传统局限44-47
  • 第5章 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空间多义性设计应用47-74
  • 5.1 教室的多义性设计47-51
  • 5.1.1 专业设计教室基本功能47-48
  • 5.1.2 专业设计教室空间形态48-51
  • 5.2 交往空间多义性设计51-67
  • 5.2.1 交往行为内容51-54
  • 5.2.2 交往空间的特质54-55
  • 5.2.3 交往空间的构成手法55-67
  • 5.3 展示空间多义性设计67-74
  • 5.3.1 空间设置67-70
  • 5.3.2 设计特征70-71
  • 5.3.3 设计要素71-74
  • 结束语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蕴智;;浅论理工科学生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特点[J];中国轻工教育;2009年04期

2 郑良;;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多义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2期

3 李涛;秦福贵;;关于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建筑系馆空间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齐靖;当代高校教学区的交往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3 李海乐;多义空间——空间适应性研究及设计策略[D];重庆大学;2004年

4 李南希;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周华溢;大学艺术教育建筑交往空间探悉[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闫明;建筑和景观设计中“多义”现象的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叶猛;当代高校建筑系馆设计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8年

9 徐元卿;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佟彤;高校建筑类学科专业教学空间环境设计及使用状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3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3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