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20:26
本文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的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流动人口加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问题也会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而出现。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对大量劳动力的需要,人口流动迁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流动人口主要包含两类群体,一类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另一类是具有城市户籍的居民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并且由最初的个人迁移逐步转变为举家迁移,或者有的人直接就在流入城市定居下来组建家庭。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逐渐凸显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两为主”政策的出台,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政策规定,有效的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政策所限,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面临着无法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及其身心健康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亟待解决。 优质的高等教育正是利益关键所在。所以如何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促使各利益相关者不断的进行博弈,最终达到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公平化,是减少利益冲突、达成一致的关键问题。 本文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出发,基于对国家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政策文献和统计数据,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流动现状和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升学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分布情况和各地区招生录取情况的整理对比,指出“异地高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区域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平衡,而政策性的利益高地则是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动因。同时,本文对随迁子女高考升学政策分别从国家和省市(区)两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各省出台的关于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方案政策,只是在现有高考制度的范围内,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适考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此后本文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争议及矛盾,直面现实,并对“异地高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基于此问题的迫切形势及复杂性,本文从国家、省市、社会及教育四个层面提出建议,认为问题的解决应该循序渐进、分情况分阶段的推进和改革,从逐渐改善到彻底解决。不仅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配套的保障性政策及监督体系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而且社会各界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共同努力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本文提出“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应最终落脚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上,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试和录取制度,使之与户籍制度逐渐分离,才能避免因各种利益纷争而导致的教育不公,从而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向着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异地高考 外来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1;G632.4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的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核心概念与研究边界11-14
- 1.3.1 外来务工人员12
- 1.3.2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
- 1.3.3 异地高考12-13
- 1.3.4 政策13-14
- 1.4 研究现状14-19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5-18
- 1.4.3 对研究现状的总结评价18-19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19-21
- 1.5.1 教育公平理论19-20
- 1.5.2 利益相关者理论20-21
- 1.5.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1
- 1.6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21-22
- 1.7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22-24
- 1.7.1 研究思路22-23
- 1.7.2 研究方法23
- 1.7.3 创新之处23-24
- 第2章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现状及相关政策分析24-36
- 2.1 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升学现状的分析24-27
- 2.1.1 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流动情况分析24-25
- 2.1.2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现状分析25-27
- 2.2 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梳理分析与简评27-31
- 2.2.1 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梳理分析27-30
- 2.2.2 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简要评述30-31
- 2.3 对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的整理及分析简评31-36
- 2.3.1 对各省市(区)“异地高考”方案的整理31-34
- 2.3.2 对各省市(区)“异地高考”方案的分析简评34-36
- 第3章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争议及矛盾36-48
- 3.1 “异地高考”问题的争议36-39
- 3.1.1 争议一:是否应该开放“异地高考”36-38
- 3.1.2 争议二:“异地高考”考生身份如何界定38-39
- 3.2 “异地高考”问题根源剖析39-43
- 3.2.1 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是其根源所在39-41
- 3.2.2 争夺政策性“利益高地”是其根本动因41-43
- 3.3 “异地高考”问题解决的困难与矛盾43-48
- 3.3.1 如何合理界定适考标准43-44
- 3.3.2 招生指标怎样公平分配44-45
- 3.3.3 怎样避免大规模“高考移民”45
- 3.3.4 是否必要改革现有户籍制度45-48
- 第4章 开放“异地高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48-54
- 4.1 开放“异地高考”的必要性48-50
- 4.1.1 是保障公民受平等教育权的根本要求48-49
- 4.1.2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49
- 4.1.3 是顺应时代发展、保证教育公平的基本体现49-50
- 4.2 开放“异地高考”的可行性50-54
- 4.2.1 政府及社会关注是“异地高考”政策推进的前提50-51
- 4.2.2 现有政策为“异地高考”奠定了基础51
- 4.2.3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异地高考”提供了条件51-54
- 第5章 完善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建议54-60
- 5.1 国家层面:制定法律法规,宏观把控大局54-55
- 5.2 省市层面:完善实施细则,建立相关配套政策55-57
- 5.3 社会层面:树立正确观念,提升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度57-58
- 5.4 教育层面:改革高考制度,建立多元化升学体系58-60
- 第6章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72
- 致谢72-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云坚;;美国高考录取模式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0年04期
2 李晓燕;刘慧珍;;异地高考政策:具体规则与利益博弈[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11期
3 肖军飞;刘大伟;;异地高考的SWOT可行性分析及实施策略[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6期
4 莫纪宏;;受教育权宪法保护的内涵[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3年00期
5 熊卫平;;美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3期
6 李素敏;王子悦;;美国对教育过程公平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2年04期
7 孙新;杨淑捷;;异地高考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分析[J];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8 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瞿增敏;;各国高考制度的类型及发展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4期
10 董泽芳;王卫东;;我国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秋梅;中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峻;我国高考政策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吕星宇;论教育过程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5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8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