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中的“旧旗帜”——读钱基博《文范四种》
本文关键词:新文化中的“旧旗帜”——读钱基博《文范四种》
更多相关文章: 语体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 钱基博 白话文 民国时期 曾国藩 选文 文选 学术思想 客观准确
【摘要】:正口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其实钱先生对语体文所持的是一种十分客观的态度。他不似一般古文家对语体文的抵死抗拒,亦不似一般白话文鼓吹者对语体文的痴狂无度,而是能客观准确地定位语体文在国民教学中的出现。钱基博先生一生,经历了国势衰朽、西学东渐的清朝末年和趋新弃旧、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一个文化大转型的时代,欧式的学术思想与方法浸染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学者,他们之中不为少数的一部分人为此而决绝地抛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语体文 新文化运动时期 钱基博 白话文 民国时期 曾国藩 选文 文选 学术思想 客观准确
【分类号】:G40-5
【正文快照】: 钱基博集?文范四种,傅宏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口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其实钱先生对语体文所持的是一种十分客观的态度。他不似一般古文家对语体文的抵死抗拒,亦不似一般白话文鼓吹者对语体文的痴狂无度,而是能客观准确地定位语体文在国民教学中的出现。钱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正伟;;新文化运动和刘半农语文教育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2 王伦信;;民国时期的公共科学馆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江明;民国时期课程纲要介绍(二) 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课程纲要[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08期
4 王伦信;;创造教育理论研究回溯——以民国时期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黄小燕;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演进──民国时期基础语文教育的发展成就[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6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的学校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房列曙;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吴凯雷;黄春;;浅探民国时期江西义务教育师资培训措施[J];江西教育;2009年30期
9 熊贤君;;民国时期宝安县的教师教育[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秀荣;;民国时期的教员检定制度及其启示[J];世纪桥;2010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喻忠恩;;岭南国语教育重镇:广州市立国语讲习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4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熊贤君;;民国时期湖北私塾的现代化整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熊明安;高慎英;;民国时期的教育辅导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熊焰;;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历史回顾与评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喻忠恩;;近十年民国广东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廖茂忠;沈红;;民国时期学生资助政策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协京;;中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唯;民国时期的“教育独立”思潮[N];团结报;2002年
2 郭之纯;从大师故事感悟教育真谛[N];检察日报;2010年
3 蒋兴国;民国时期的张掖教育[N];民主协商报;2010年
4 严长松;白话文教学的“情、趣、味”[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蔡可;“语文”之痛的历史映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张军;常州的近现代教育文化遗迹[N];常州日报;2006年
7 周新国;简析《南京教育史》[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严昌洪;近代商业学校教育的兴起[N];光明日报;2000年
9 蔡可;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的相谐相生[N];文艺报;2005年
10 张圣华;教育回头看的理由[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桂芳;钱基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军;抗战前十年湖北县级教育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才林;“作新民”、“唤起民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素梅;中国乡土教材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功能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吴小玮;以训练为中心的儿童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苏国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胜;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D];郑州大学;2011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袁绍光;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与农村城镇化[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胡云霞;民国时期山东女子教育研究(1912年-1937年)[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丽;民国时期学校家政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宁宁;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与民国时期科学教育(1912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蒋望;湖南实业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施志丹;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女子学校教育之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琴琴;钱基博国文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6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9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