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负面教育中尊重的在场

发布时间:2017-10-26 05:38

  本文关键词:论负面教育中尊重的在场


  更多相关文章: 负面教育 正当性 尊重


【摘要】:负面教育的手段常常被怀疑丧失了对儿童基本的尊重。然而,尊重不只有肯定的方式,因为肯定的方式所表达的可能是对儿童、对教育的不负责任。负面教育的手段如约束、批评、惩罚等手段是一种要求,这种要求是以"不得做某事"的方式提出的,它和尊重并不矛盾。负面教育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有着不当行为的儿童自身。将儿童作为目的,本身就是一种尊重。负面教育的实施不是让儿童的境况变得更糟糕,而是在于让他从过错行为的后果中摆脱出来。
【作者单位】: 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负面教育 正当性 尊重
【基金】:2012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负面教育当代价值的伦理学反思”(项目编号:J12WH84)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德育领域中,显然存在两种教育。一种是正面教育,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正面引导,主张用优良的行为和榜样来教育儿童,这类教育主要指向表扬、鼓励、赏识、宽容等手段;另一种是负面教育,它或者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对儿童进行限制,或者通过批评性的方式给儿童施以压力,从而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张雪;;杜威的认识论对“二元论”的“克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杨汉麟;李贤智;杨佳;;余家菊留英时期的教育活动与思想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魏建;宋艳锴;;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郭玉婷;;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化[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3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廷;;蒙氏儿童心理学思想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4期

2 刘晓东;;教育不是侵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7年04期

3 胡小桃;论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的责任——从孩子的心声看儿童教育理念的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11期

4 翟媛媛;;父亲: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期

5 郑富兴;;关于学校形象若干隐喻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7期

6 曹祖红;;考试正当性的三个诉求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年31期

7 李倩;;卢梭的教师观[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10期

8 孙雪敏;;英国针对交流障碍儿童的《行动计划》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10期

9 荣司平;;论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正当性[J];继续教育;2010年Z1期

10 王无玷;;浅谈电视对幼儿成长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4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松涛;;贾谊教育思想述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孙红刚;李晓文;;青少年打斗行为形成与平息机制及其亚文化特点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小满;;春风化雨花千树 细语润心育英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查子秀;;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三年[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6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熊贤君;张雪强;;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黄育云;刘屹;;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科学发展[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赵枚华;;用“三化”教育理念创办品牌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任春荣;;学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SES)测量方法讨论——兼论学生家庭背景对15岁学生科学态度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洪宝;石泉为留守儿童成长进步提供支撑保障[N];安康日报;2008年

2 ;为儿童成长创造优越环境[N];安徽日报;2003年

3 申保珍;要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实际问题[N];农民日报;2007年

4 实习生 颜伟杰;体罚对儿童成长将带来哪些影响?[N];科技日报;2008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游戏,一种疗救的路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李彦伶;谁为留守儿童成长“保驾护航”[N];各界导报;2006年

7 李茂;给儿童充满创意的童年[N];中国教师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雷斌吉;谁在关心孩子成长?[N];巴中日报;2005年

9 赵轩;“留守儿童教育援助千乡慈善计划”[N];济南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康桂君 王彦春;隔代教育 留守儿童成长中的无奈[N];通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翟楠;教育权力及其正当性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上洁;民族村寨学校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俊英;发现世界和发现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尉红梅;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华伟;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田文娟;文化管理视野下学校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晓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文化的折射与剖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琴;交往行为理论与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璇;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宝玉;当前随迁子女的成长关怀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7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097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d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