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时代学校德育环境变革的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时代学校德育环境变革的过程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载体和表征方式,它对学校德育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促使其走向学习型系统。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大众传媒对德育环境的同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对德育环境的顺应。因此,创新学校德育要充分依托现代传媒构建富有民族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德育环境。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信息技术时代 德育环境 过程分析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GA090017)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时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载体和表征方式,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信息技术造就的发达的大众传媒、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德育载体和途径,而且重塑了德育的内涵。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如何重建学校的精神家园和德育的生态环境,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峰;从三个层次看技术实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郭娅玲;试析大众传播媒介的德育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1期
3 肖峰;论技术实在[J];哲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亭;;交往的两重性:网络虚拟主体间性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李志红;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傅慧芳;;物质世界的消极冷漠与网络社会的积极主动——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两面性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祝文燕;;论网络时代的历史定位及其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谷月娟;媒介形态视角的网络空间探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欢;刘怡雯;;浅析手机文化的构成与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丹鹤;;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南文化;;过度活动批判——当下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探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9 林芳;;论网络媒介下的视觉文化与青年主体审美思维的重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刘一勤;;论网络主体道德构建[J];沧桑;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文秀;;第三种大众文化理论——波德里亚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张冠文;;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天强;技术规律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德昌;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D];东北大学;2005年
7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8 武长海;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婷艳;我国网络传播中的话语权迁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张壮;传媒责任论[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吕晓春;数字化环境与新世纪文学[D];鲁东大学;2011年
4 敬甫;《人民日报》与《南方周末》建构教改公共议题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周蒈;以“死亡”唱响“象征交换”的序幕[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晶晶;自反性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载熙;“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8 贺坤;传播学视阈下网络群体极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马兰;论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延春宁;安徒生童话的美学价值及其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启迪[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峰;虚拟实在的本体论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朱葆伟;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哲学研究;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源;;隐性德育环境的空间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年30期
2 尹慧芹;;论网络社会中的德育途径新选择[J];文教资料;2008年23期
3 韩玺;;德育环境与校园文化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0年09期
4 班戈;;浅析德育环境的变迁对学校德育的影响[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3期
5 肖斌衡;困惑与思考:面对网络的学校德育[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陈世魁;论学校德育环境[J];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向宏茂;;浅析社区和社区德育[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1期
8 周博文;;德育环境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余霞;;试析网络德育[J];华商;2007年22期
10 褚卫东;;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文伟;对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思考[N];西藏日报;2005年
2 次多;强化常规管理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N];西藏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蒋凤;“八个三工程”彰显试验区教育特色[N];毕节日报;2010年
4 盱眙县鲍集中学 王金昌;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全面推进养成教育[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东北师范大学 于胜刚 李景华;从教育问题走向教育政策的三大步骤[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丰城市石滩中心小学 王海平;试论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N];宜春日报;2009年
7 魏则宝;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德育工作[N];济宁日报;2010年
8 河北省涿州市大团柳中心校 李学芝;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N];中煤地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徐;我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发展与德育环境营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洪星;德育环境变迁中的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凌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德育环境[D];浙江大学;2002年
4 刘宝卿;论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金荣;政策网络视野下的中国素质教育政策过程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7 李娜;梁启超德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8 江利华;江西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01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0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