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05 17:01

  本文关键词:通识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通识教育 博雅教育 古典文化 道德教育


【摘要】:通识教育主张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认为教育的最高价值是培育健全的理智与道德,倡导实行超功利的全民终身教育。以此为鉴,我国教育改革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倡导"博雅教育"、推崇古典文化、重视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博雅教育、普通教育或文雅教育。在西方,传统的通识教育一直是西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主要目的之一。从古至今的发展中,通识教育的涵义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它主张实施以古典名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促进人的身心自由发展。通识教育既要学习人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高慎英;自由教育的传统及其流变[J];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晨;赫钦斯自由教育思想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别梅;;信息技术时代的自由教育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3 朱婷;;浅谈自由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4 吕向虹;;论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张三元;;自由与和谐: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6 许占权;;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演变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3期

7 丛玉飞;李琦;;人的自由发展与自由教育[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贺克春;田卫华;;文本体式的差异与阅读课型的选择[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年07期

9 连进军;解德渤;;作为概念体系的自由教育及其发展脉络——兼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10 王鑫;;“求真”与“求用”之间:通识教育的理念困境及破解[J];煤炭高等教育;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春春;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岐;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周周;课例研究:阅读教学的针对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莉;如何培养孤儿学生的阅读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菲;教学的自由与创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剑;自由教育及其当代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桂卿;立足现代生活的古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白金祥;罗素的教育思想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华杰;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研究:1978年方案到2007年方案[D];汕头大学;2009年

7 吴妍明;自由造就“巨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玲;美国小型寄宿制文理学院博雅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汤丽萍;阅读经典,完善人格[D];杭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涛;我国当前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的困境及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云川;;通识教育溯源:西方与本土的视角[J];学园;2011年02期

2 王冀生;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3 沈壮海;通识教育视野中的学校德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Z1期

4 张寿松,徐辉;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1期

5 克农;;全方位训练的通识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07期

6 熊庚年;;杜威论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2期

7 滕志朋;;师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蒙垢与守持[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8 庞海芍;“人文的科学,科学的人文”通识教育主题研讨会在港举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9 郭三娟;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10 李群;;让教师为课堂带进人文的阳光——教师教育的博雅化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Ki-Su Lee;;教育改革和通识教育:超越全球化,走向创新和交流(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责任与未来”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杨师群;;中世纪中西方教育体制之比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胡邓;张晓京;文书锋;;开设心理健康通识课,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冯长根;;结构调整是教育创新的关键[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6 陈淑绢;;大学生情绪反应与生活事件因应策略之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李群;岳晓东;;合肥、北京、香港三地大学新生的生活与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梧 整理;中国通识教育的务实之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3 记者 丰捷;通识教育,教师“通”学生才能“通”[N];光明日报;2009年

4 陈洁;莫让通识教育缺席(中)[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恕堂;通识教育,如何突破资源瓶颈[N];光明日报;2007年

6 陈洁;莫让通识教育缺席(上)[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杨波;用通识教育弥补残缺的人文精神[N];解放日报;2007年

8 王达三;何不在通识课程中延续经史传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雷天邋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甘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孙向晨;素以为绚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肖向民;美育与通识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2 张东海;全人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庄绍文;义务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变与分化[D];西南大学;2009年

5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7 黄笑冰;从新手教师到课程领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兆锋;“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江海英;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媛媛;赫钦斯的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洁如;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功能诠释[D];暨南大学;2010年

5 庞海龙;基于影响论教育观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红波;论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指向[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8 潘通;毕博平台下博雅课程《物理与人文》教学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慧芳;中美科学教师职前教育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应中;怀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45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45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