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为何转向质性范式——基于方法论选择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研究为何转向质性范式——基于方法论选择的分析
【摘要】: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教育研究者之所以选择和运用质性研究,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指向学术共同体的影响,即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整体转换相关;它指向教育研究的现实诉求,即与当前研究的困境相关联;它指向研究者的个人选择,即关涉研究者的研究旨趣;它指向研究者的目的论,即与教育研究的知识生产目的相关。其实,方法论选择的过程是研究者确立个人身份的过程,它形塑着教育质性研究的基本形态。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中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对于研究者个人身份的重要性,人们达成了一致认识,即研究者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他不仅是研究的实施者,更是一个具有选择能力的“人”。因此,“对研究者的主体性进行反省不仅可以使研究者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主观性,了解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为主体性’,而且可以为研究结果的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元雕;王一雅;黄邦汉;;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范式转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3 张正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武威利;关巍;;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黄建军;;视觉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赵亮;;论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异同[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胡丁慧;;库恩的“范式”概念及其在德育中的借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丰子义;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张志伟;;波普尔、库恩与传统科学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娄瑞雪;;试析科学合理性问题—以一种历史演变的角度[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杨韬;;对科学发展的重新认识——构建中国科学大范式的探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宗建;二象对偶时间视角下权衡定律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婷;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思坤;影响力最大化与价值链增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卫平;论库恩语言学转向的根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瑜;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献清;交往实践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郑媛媛;科技创新社会生成维度问题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爱云;论绿色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可;;教育领导研究方法论刍议[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1期
2 侯英;;混合方法研究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12期
3 丁新;杨素娟;罗琳霞;;网络教育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学改革项目个案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4 陈时见;袁利平;;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王春光,孙启林;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再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宗晓艳;;美国教育技术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7 张广斌;;博尔诺夫的哲学人类学研究范式及其教育意蕴[J];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8 蔡建东;;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理性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9 朱文博;;对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演变的述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长吉;对“教学论研究范式”的研究[J];教育评论;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李爱萍;王晓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关系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雷鸣;戴艳;;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内外保护因子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霞;范红霞;;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质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筱莉;;科学教育研究方法论及其反思[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杨宜音;张曙光;;是俱乐部,还是关系网—一项有关大学生同乡交往社会心理机制的质性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兰芳;;临夏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董宝良;;迈向二十一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隋允康;;当代的知识传播者应具备知识探索者的素质[A];中外力学思维纵横——第四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宣俊;谈学校减负工作中的方法论[N];法制日报;2001年
2 徐国亮;必须实现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市九中校长 欧阳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哲学思考[N];三峡日报;2006年
4 石中英;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来华强;文学教育与阅读方法[N];文艺报;2005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祖晶;教育优先发展:寻找根基与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曾令格;在文化整合中走向课程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张强;踪迹学[N];美术报;2006年
10 刘非 作者单位:市教育局;力克传统思维定势 站在新起点实现教育新跨越[N];铁岭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清;论质的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八一;方法的背后—教育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朝阳;对美国史料教学的方法论及实践意义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葛孝亿;身份自觉:教育质性研究者个人身份问题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荣秀;走在幸福的边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湛守香;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胜良;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压力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雷鸣;贫困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9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9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