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该文从新媒体传播的内涵与特点出发,阐述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重点介绍了"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微型学习、跨时空协作学习、检索式学习、跨文化教学等八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新方式,并以暨南大学为例,探索新媒体传播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云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云资源建设的步伐,开展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制定完善学校的体制机制保障措施,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GD10CJY10) 暨南大学201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项目“网络教学平台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2ZD04)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迅猛发展,新媒体用户随之激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22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手机已成为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怀诗;曹惠娟;;检索式学习:意义、方式与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莉;;从文本消费到文本生产——浅析《阿凡达》中国粉丝的文本生产类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齐伟;;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赵国祥;;广告视觉语言传播与受众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1期
4 曹海峰;曹亚峰;;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5 袁志坚;;媒介融合进程中的编辑业务变革——基于理念、流程、产品的视角[J];中国编辑;2009年06期
6 李建伟;董彦君;李天姣;;社会化媒体编辑力初探——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国编辑;2012年03期
7 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年02期
8 胡思勇;;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党报传播市场演化[J];今传媒;2010年04期
9 徐家钏;;食品安全须正网络视听——论食品安全时代的网络舆论引导[J];今传媒;2011年09期
10 丁云亮;;伯明翰学派对媒介批评理论的贡献[J];今传媒;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少婧;吴月娥;;试论手机电视的市场营销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文卫华;王圆;;从美剧的流行看中国观众对外来节目的接收——美剧的中国观众调查[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廖亮;;当代中国社会认同的建构——基于中国电视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柳珊;;新媒体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7 林晓华;;关于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8 蔡骐;;大众传播与作为受众的粉丝[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9 张炜;;观点的自由市场——浅析网络谈话节目的生存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劲松;都市类报纸的社会角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红波;农村受众的使用、需求与IPTV发展[D];上海大学;2011年
6 宋瑜;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赵冰;宗教的虚拟化传播与国家安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丰义哲;国内网球专业期刊对上海大师杯赛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易小邑;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韩韬;网络电视的传播优势与发展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6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秀波;选择性心理价值的传播哲学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尉;中国民营影视企业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叶冰清;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受众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罗钰;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仕敏,况能富;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信息消费水平[J];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01期
2 李宝敏,黄炜,徐伯兴,俞德勇,王吉庆;远程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个性化人机交互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2期
3 燕国材;论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轨迹[J];云梦学刊;1996年03期
4 张玉峰,李敏,晏创业;论知识检索与信息检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年05期
5 李悦辉;浅析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J];中州学刊;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4年02期
2 李转余;主线扩散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1998年06期
3 张启龙;组织“协同、高效”的课堂教学——现代化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邱良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1年02期
5 甘书明;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1年Z3期
6 罗学武;民办职中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导刊;2001年09期
7 陈建新;胡中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高青玲;;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06期
9 毕宗林;;“互助式帮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下);2011年03期
10 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联合调查组;;新形势下普通中学党的思想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平;;创新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红;;面向全体 全方位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杨建芬;;网络教育育人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于学兰;;学科教学渗透心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张春媛;;新课改下学科教学与心育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建国;;“运用资源库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张思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昌大学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董耘;;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福建晋江市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汪润珊;;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报告[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有效教育”架起跨越的彩虹[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李森 章丘市教师进修学校 孟令革;对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启东市惠和初级中学 谢卫兵;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黄孔辰 徐素倪 徐燕 记者 黄青山 管亚东;营造中心区教育大环境[N];深圳商报;2005年
5 马璇;让孩子们幸福生活幸福学习幸福成长[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景晶;全心办教育 全力促发展[N];鸡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赵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观摩交流周开幕[N];北京日报;2005年
8 郑国臣 本报记者 王洪 文君;培养“三个三分之一”人才[N];吉林农村报;2005年
9 蒋蓉邋倩兰;创新 助力教育腾飞[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史振平;把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向城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亚飞;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沈联东;“线索引探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连鸿丹;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智利;高师仪器分析开设研究型实验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罗永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晓燕;阅读材料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向林;新城区校本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峗;视觉文化对教育传播若干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U,
本文编号:1200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