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17-11-19 09:18
本文关键词: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
【摘要】:就科学教育而论,它也许可以拒绝作为尺度的人文教育的考量,但恐怕很难拒绝作为参照的人文教育的审视。人文教育也是如此。其实,无论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单从其自身的眼界都不可能看到整全的自己,而必须借助自我的他性或他者的眼光。对于科学教育而言,人文教育就是一种他性,就是一种他者的眼光。人文教育亦然。基于这一点,本文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进行了讨论和思索。 全文分为了四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现状、方法与概念进行了阐述论析。 第一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之可能性。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当下融合在理论、历史向度上具备了可能性。理论向度上,认识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有较充分的准备:认识观上,真与善密不可分的关系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价值观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化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建制内蕴的道德要求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伦理上的根据;方法论上,科学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都逐渐显露出其解决教育问题的局限,科学人文主义成为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向度上,作为“外围史”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史和作为“内围史”的人的精神发展阶段史都蕴藉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融合的线索。 第二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关系的实质。在分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关系之内外部表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关系的实质是“人—世界”关系的重拾或确立。其中,外部表征上,我们认为“教育融合”显现为依存—开放、民主—平等、生成—创造和以人为本四个特点;内部表征上,“教育融合”表现为教育中人与人关系的重建,即由单向的“占有”关系转变为交互的“生存”关系,和教育中人与教育文本关系的重构,即由以往封闭的“我—它”关系提升为开放的“我—你”关系。 第三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现。基于对“教育融合”之可能性及其实质的思索,我们从教育融合的实际形相和教育融合的实现两方面阐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实现。其中,教育融合的实际形相方面,我们具体分析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各主要构成要素,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或互涉或互补或互动或互渗的关系;教育融合的实现方面,我们提出了尝试建立“科学—人文”教育联合体、知识—教材设计的生态化、倡导自由、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建议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东清,周红玲,李正,罗礼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甫贵;;西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演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龚玉;;西方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演变[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5期
4 张之沧;科学与道德[J];江海学刊;1995年05期
5 李江源,周凤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可能性[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6 王炜;;试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在西方高等教育中的冲突与整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刘德华,曹邵练;科学课程与学生生活世界之关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刘德华;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梁树森;论科学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10 谢名春,郭英;高师科技教育论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1203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