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网络教研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1:08

  本文关键词:网络教研场域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场域理论 心理场 物理场 网络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网络教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已有很多研究基于不同角度对网络教研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论述。本研究将视角转向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个人,基于场域和教师专业发展维度进行实证研究,设计科学的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教研中教师的心理层面与物理层面尚没有形成很好的一致性,心理层面得分高于物理层面得分;网络教研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框架并不是按照原先研究中感受、关注、激励、组织维度逐步深入的,而是有一个反复过程,感受维度和激励维度得分高于关注维度和组织维度。其中感受维度物理场行为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教师中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另外还有关注维度的物理场行为在不同性别教师中呈现显著差异。研究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基金】: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UTAUT理论的网络教研价值实现研究”(项目编号:J12WH05) 聊城大学重点课题“网络教研场域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Y0902001)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引言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对新课程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斯腾豪斯(Stenhouse)所言,“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1]从各种研究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崔允o7等从社会心理层面探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框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蔚虹;;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蕾;;美国田纳西州教师评价和专业发展的框架及借鉴意义[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8期

3 陈锡坚;;学术性视野中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 崔允o7;夏雪梅;;FAPO: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分析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昭荣;;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路径选择——以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建设项目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涂爱荣;;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调查报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3 毛玉如;沈鹏;张晓晓;;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基准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1期

4 蒋涛;;社会调查的操作化[J];华章;2009年10期

5 唐金花;;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5期

6 邓文琳;刘鸿;;大学学术氛围及影响因素理论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Z2期

7 闪神;;“兴边富民行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应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0期

8 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6期

9 符泰民;;发挥网络教研优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基础教育论坛;2010年06期

10 陆飞杰;;对农村家庭培养大学生成本的探索性研究——以苏北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2 董娜;;旅游影响感知调查问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纪威;;基于网络的教师教研促进专业发展的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娟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成颖;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据及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6 雷翠萍;核与辐射认知和风险沟通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7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8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景方;网上创新外包环境下研发人员胜任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道静;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库的优化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书丽;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区域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岩;长春市民对婚庆市场从业人员社会期待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段正勇;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管理方案评价及公众意见调查[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张龙;区域性网络教研平台构建及应用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魏长凯;农村人口流动与村庄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学长;新医改背景下驻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何芳;;大学学术文化与大学学术生产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王冀生;;文化是大学之魂——对大学理念的再认识[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04期

3 刘秀江,韩杰;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4 冯茁;;解读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性”[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1期

5 王玉衡;;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张应强;;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操太圣,卢乃桂;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及其在中国的萌生[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兰香;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仁;;课堂的组织场和心理场[J];江苏教育;1992年02期

2 赵杰;;浅析心理场理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3 杨学峰;;建立“教学心理场”优化师生关系[J];教育艺术;2008年09期

4 杨冬梅;师生心理场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其志;关于陶冶教育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年04期

6 谢钢,董洁,沈雪妹;以情感为先导,构建大学生教育中的"心理场"[J];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S1期

7 袁琳瑛;师生心理场探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王钟健,杨冬梅;师生心理场探析[J];兵团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9 于家杰;试论教师心理效应及其意义[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周度;关于课堂教学心理场的构建[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建英;;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展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王兆英;;优化情绪的途径和原则——班主任工作应融入心理教育[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何建英;;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展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吉林;28年趟出一条小路[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宝敏;唤醒孩子休眠的潜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刘效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N];检察日报;2001年

4 肖川;通向幸福之路的探寻[N];中国教师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迎凯;复杂性视阈下的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黄李凤;大学生文化适应与网络学习关联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超;班级道德场研究——班级道德教育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晏兴琳;多媒体教学环境因素对课堂互动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春叶;课堂教学场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3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3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