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应激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研究
【摘要】: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以290名在校高职生为被试进行测试,探讨高职生应激和心理健康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年级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应激、心理健康及其个别维度、因子在某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高职生应激各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显著正相关。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实践研究”(13JY20)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本研究采用我国学者车文博的定义,他认为应激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意外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家庭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引起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1]。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应激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有关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阮振杰;;探索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3 李启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安莉娟,王欣;石家庄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亲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6期
5 车文博,张林,黄冬梅,张旭东;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黄石卫;大学生创造性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朱佳明;大学生网络依恋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黄石卫;369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重要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李珑;杜娟;谢姒;夏t ;王平;;我校20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梁津安;由一项心理调查看大学生焦虑缓解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8 诸园;;对大学生恋爱几种态度的剖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蒋祥龙;杨文礼;王艳;;安徽省高职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报告——描述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季丹丹;郝乐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杜天骄;;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情绪状态关系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晶;;女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7 冉龙彪;杨满云;;正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8 樊富珉;张翔;;大学生人际冲突原因及其应对方式的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利;;大学生学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研究评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6 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尚晓可;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障碍的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晓燕;当代大学生交往障碍及调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明波;择业期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就业压力、专业承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奕威;应激中介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倩;党员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程度与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元庆;张家口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4期
2 赵崇莲,李宏翰;商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人际关系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3 黄河清;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J];教育评论;1998年02期
4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年06期
5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6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6期
7 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8 郭晋武,,余双好;大学生生活压力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6年02期
9 伍业光,唐全胜;146名大学生Scl-90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王富荣,茅默;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志芹;谈文娟;郭晋玲;邓旭阳;杜文东;姜宪明;马向真;江鸿;朱逢久;吴继霞;孟庆恩;吴正国;周平;崔景贵;谢钢;夏纪林;周春开;周围;池忠军;;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初步分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宣;赵伍;;高职生心理健康不良的成因探微[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杨彦;郭爱国;王建;;大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3 林冰;;高职生职业自我效能、专业承诺与心理健康关系之研究现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4 黄家钿,于颖新;宁波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3年03期
5 阮书云;;新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8期
6 黄颖;;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春岁月;2010年24期
7 刘志强;朱玲玲;;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8 陈琦;;适应性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金霞;;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9年03期
10 龚芸;贺建新;;高职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智;殷佳琳;;高职生心理健康及其与自我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晓波;詹丽萍;董莉萍;杜瑞红;;北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吴守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孙颖心;常莉;刘润玲;;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娟;吴振云;韩布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刘娟娟;张万军;李杰;郑睿智;冯晓明;黄芬;;安徽省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启明;;师范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俞少华;张亚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兵;陈建红;李媛;吴海亮;;四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纵向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汪向东;;地震后受灾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雪松;六味“心理应激”减压丸[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解读“年关”压力[N];健康报;2006年
3 王学军邋蔡冰如;把官兵“心理健康”摆到重要位置[N];中国国防报;2008年
4 郝如一 耿新芳 周海燕;如果“非典”再流行 何人心里最恐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抗震救灾中心理危机干预技术[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芬;跳槽引发应激反应综合症[N];北京科技报;2004年
7 ;用艺术滋养为心灵导航[N];解放日报;2011年
8 记者瞿剑;近1/5的人对非典过度恐慌[N];科技日报;2003年
9 魏文风 王煜 王欣;心理健康离大学生有多远[N];河北日报;2000年
10 本版编辑邋胡蓓 编译 欧文·伦道夫·帕森博士 (张红超 编译);灾难受害者:从极度困扰到康复、整合之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小远;人格对心理健康状态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综合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3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林小澂;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患的家属照顾者情绪困搅调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肖e
本文编号:1204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4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