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张之洞与清末新政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7-11-20 01:17

  本文关键词:论张之洞与清末新政教育改革


  更多相关文章: 清末新政 张之洞 教育改革


【摘要】:张之洞是晚清政坛上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身为清末新政主角,他主张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制,并且大力创办新式学堂,促进教育机制的革新,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分类号】:K252;G529
【正文快照】: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被打开,欧风美雨的袭来对清王朝的统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清政府为了延续统治,进行了清末新政运动。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上谕,让督抚以上大臣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文;中国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J];湖北档案;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礼茂;张之洞在中国通商银行创办过程中的言论述评[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王建华;翟海涛;;甲午陆战与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3 石文玉;;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舒习龙;;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石文玉;;晚清社会的映像——张之洞生平的解释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韦佳;李苏;;浅谈“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军队体育的变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章传文;杨庆博;;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客观原因[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杨庆博;章传文;;张之洞由清流党转化为洋务派的主观原因[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志龙;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看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兼论张之洞与沈家本的修律之争[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肖寒;;来春石泰聘华前后诸史事[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杨实生;清流与晚清政治变革[D];湖南大学;2011年

7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9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10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厉广雷;论中国民国时期法律体系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鑫;张之洞与我国早期师范教育[D];南京大学;2011年

5 吴昊;盛宣怀与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邱羽;清末户口调查述论(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和平;嬗变中的两湖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振宇;民初内务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魏立永;林绍年与清末新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民;;模式选择:清末新政期间教育革新再思考[J];人文杂志;2011年03期

2 谢清溪;;略论张之洞在清末新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3 吴宝晓;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的起源——兼论清末新政的多种动机及其影响[J];历史档案;2002年04期

4 钱广福;;清末学制改革中《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之比较[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严忠德;杨家慧;;《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产生背景及过程[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6 刘绍军;;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刘绍军;;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J];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9 吴自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J];文史精华;1996年08期

10 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J];晋阳学刊;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平汉;;辛亥革命前后福建教育改革探略[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双刃剑[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3 张羽琼;;论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简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5 陆兴龙;;《清末新政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郭绪印;;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罗群;;从洋务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晚清军事变革的制度分析[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8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本刊第11—19辑目录[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10 贾小叶;;晚清督抚西学观念的演进——以沿江沿海督抚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熊月之;清末新政与危机的纠结[N];文汇报;2011年

2 高放;清末新政的成败[N];学习时报;2011年

3 何晓明;毛泽东说:不能忘记张之洞[N];北京日报;2003年

4 王频 葛玉红;换个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报;2007年

5 赵林凤;对清末新政的再思考[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陈锋 任放;“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2年

7 陈锋;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3年

8 胡孝文;也说慈禧及清末新政[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张亚茹 郑有才;张之洞的新政与改革开放[N];中国档案报;2003年

10 郭世佑;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4 肖世杰;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07年

5 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关晓红;晚清学部研究[D];中山大学;1999年

7 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9 廖志坤;中国近代政治转型的曲折反映[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宗仁;变迁社会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D];安徽大学;2005年

3 徐婷;“清末新政”败因:基于政治观念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媛媛;清末新政时期的乡村民变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苏明强;清末新政与中国早期城市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丛丛;清末新政与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初步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栋;山东清末新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马丽梅;清末新政中的奉天教育改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许胜;论张之洞对湖北旧军的整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05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05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