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专业发展下的创新型教师及其素养建构

发布时间:2017-11-26 01:28

  本文关键词:专业发展下的创新型教师及其素养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专业发展 创新型教师 素养建构


【摘要】: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型教师是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积极投入教育创新,实现教育价值并不断发展的教师。这种教师是良性的动态发展中的教师,其素养构成应包括教育的基本素质、教育创新的倾向性、教育创新的能力和行为,以及教育创新的产品。其素质的养成应在增强主体教育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外部培训、环境支持和评价激励机制等共同作用来实现。
【作者单位】: 商洛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洛地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及优化模式研究”(编号:2010JK079)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以往的创新型教师的研究,都把创新性看做标准的、理想的状态,认为教师的创新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创新意识、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和创新行为五个层面[1]。这种标准的、理想状态的创新型教师素养构成为教师创新性的发展确立了一个目标,塑造了一个发展方向,可以作为评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燕良轼;教师创新心理素质的约定[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赵伯荣;创新型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张景焕;申燕;;创造型教师的心理素质与课堂教学行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代建军;;教师素质结构研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年04期

5 郭成,阴山燕,张冀;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6 谷传华;创造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3期

7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峰;曹光法;葛明贵;;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孙慧芳;提高组织承诺水平的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修元;创新学习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刘四英;桑青松;;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5 郭名;叶龙;焦峰;;基于胜任素质的高速铁路司机职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杜新安;;双师型高职教师内涵及其培养途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军锋;周宁;马婧;韩小汀;;知识型员工个人元胜任力的测量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杨正宇,杜红;绩效管理实践之关键问题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9 颜澄;影响饭店选择餐饮外包经营的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10 荣晓华;;辽宁民营科技企业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国军;;企业家创业精神的扎根理论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于波;陶娟娟;;试论能力模型在企业人才甄选、开发与绩效管理中的作用[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军;魏秉国;王素霞;李利珍;王殿宾;;在高职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陈建明;;化学实验改革与创造性人格塑造[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戴国斌;;管理者胜任素质研究的人本主义范式[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李开新;;3G时代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跃;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梁秋鸿;精益生产方式组织文化要素及其度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赵川平;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邓今朝;水务企业突变式组织变革下团队多目标取向的形成机制与适应性关系研究:ASD的演化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俊山;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戴国斌;管理者战略胜任素质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婷;涉农企业员工组织承诺与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永凤;保险行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及其绩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裕豪;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徐瑶;Y公司关键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俊;企业员工态度培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湘琼;地方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贺蕾;基层公务员独立型行政人格的建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陈洁;省直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一般领导素质情景判断测验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晓梅;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方惠娟;论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潜教育价值[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启重;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关于北京市西城区青年教师个性品质调查的分析[J];北京教育;2001年05期

2 韦克平,许燕;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朱晟华,谢先报 ,李仁苏;小学教师师范专科生人格特征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4 邱莲;广东地区幼儿教师16种个性因素测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5 吴安春;大学教师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江苏高教;2000年05期

6 杨敏,朱丽丽,张瑛;优秀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陈益,李伟;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和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吴安春,曹树;中学教师的人格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张景焕;创造教育模式探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9期

10 张福建;中小学校长与教师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之奇;李铁君;王洪波;;优秀中学教师与高师学生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f ;小学教师创造力培养观、创造性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与时俱进 做创新型教师[J];黑龙江教育;2004年Z4期

2 王瑜卿;李普跃;;浅析创新型教师的职业特征[J];职业时空;2006年18期

3 章立早;;浅谈培养创新型教师[J];江海纵横;2007年01期

4 李世能;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向红;浅议创新型教师的基本能力[J];教书育人;2005年23期

6 洪书源;;用行知精神构建创新型教师素质体系[J];福建陶研;2005年02期

7 杨曦;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机制[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8 王立东;怎样步入创新型教师行列[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03期

9 冯善斌;创新型教师的知识结构[J];河南教育;2002年07期

10 侯勇;论创新型教师与德育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王有;;浅谈创新型教师的特征[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吴浩明;;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8 张笑梅;;创新型教师素质及其培养浅析[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9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朱承敏;;浅谈民办学校创新型教师的特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小雅;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黄晓玲;农村教师,何时才能自己解放自己?[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胡小勇;专业发展 路在何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周建国;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5 通讯员 崇教;崇明“新农村教师”培训项目启动[N];东方城乡报;2008年

6 宜兴市官林中学 吴福平;以制度支撑教师专业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本报记者 舒刊;辜伟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校长 林华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杨庆余邋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三大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宁志成 通讯员 刘卫锋 曹奕;教师高端培养让“骨干”走向名师[N];江苏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静焱;“自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廖媛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园园;教师博客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侯淑萍;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职教育问题的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28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28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