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

发布时间:2017-12-06 17:03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自尊 抑郁 青少年早期 易感模型 创伤模型


【摘要】:本研究以初一年级598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年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控制变量的先前水平,旨在揭示青少年早期自尊与抑郁的相互影响,检验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结果发现,对于青少年样本总体来说,第一、二学年抑郁各自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二、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同时第二学年自尊又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抑郁,支持易感模型。对于女生而言,其自尊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与样本总体相同,既支持易感模型,又支持创伤模型;对于男生而言,仅发现其第二学年抑郁能显著负向预测第三学年自尊,支持创伤模型。这些结果表明青少年早期的自尊与抑郁存在双向的相互影响,易感模型和创伤模型同时起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基金(11YJAZH019) 江苏省社科基金(09JYA002)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一直以来,自尊与抑郁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抑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和素质压力理论等均假设低自尊与抑郁的关系紧密,这已为众多横断研究证实。然而,低自尊与抑郁,究竟谁为因,谁为果,抑或两者互相影响,至今仍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易感模型(vulnerabil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2 刘凤瑜;儿童抑郁量表的结构及儿童青少年抑郁发展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2期

3 李小青;邹泓;王瑞敏;窦东徽;;北京市流动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业行为、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4 徐斐;王晨阳;李解权;王民洁;徐斌;梁亚琼;王志勇;柯晓燕;刘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5 王纯;张宁;;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归因方式和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6 薛松;李永鑫;;大学新生的集体自尊、个体自尊与抑郁、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06期

7 陈慧;邓慧华;钟萍;梁宗保;张光珍;陆祖宏;;青少年早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的交叉滞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8 俞大维,李旭;儿童抑郁量表(CDI)在中国儿童中的初步运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福泉;;农村中学生自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2 于勇,董骏;浅谈激活和注意力与运动活动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3期

3 王淑芬;魏中华;任福田;;公路路侧结构物空间尺度对人的影响机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胡锋吉;季旭峰;;高校学生课程作业评价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吴平东,马树元,陈之龙,方晓义,郑晓齐,玉井宽,程艺;心理活动的动态特性研究及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力为;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赵书祥;体育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统计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10 郭璐;;体育科学实验设计的误区(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傅春;张明林;;资源禀赋对农民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张尧;;台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安民;章建成;;上海市市民心理健康测量评价方法的探索[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6 王雅杰;郜中华;孙德鹏;;一种研究经济学问题的新统计方法—Meta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梁露;;钢琴演奏才能测验初探[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怀明;王君南;;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结魁;消费者网络信息搜寻行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杨廷钫;知识员工自我管理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曹之然;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陈雪颂;设计驱动式创新机理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陈志新;基于动态信用农户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楠;消费者自我概念与观赏型体育消费内隐行为的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燕志伟;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监控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爽;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大兵;浙江天生全球化企业成长驱动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海涛;集群环境下企业营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洪琳;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琰;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与测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成胜;湿地使者社会认同的质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玉飞;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茗,张金霞,徐放,沈庆凤;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陈美英;曹素贞;陈玉妹;;青少年抑郁障碍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探讨[J];重庆医学;2009年07期

3 罗贞,刘玲,高红梅;58名住院青少年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7期

4 胡赤怡,李维榕,吴敏伦;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冲突及破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5 张向葵;田录梅;;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6 程文红,王祖承;青少年抑郁发病家庭因素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7 江耀强;中学生自尊感水平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教育导刊;1997年Z1期

8 贺祖辉;陈惠珍;张英;;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前家庭因素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1期

9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刘琳;岳淑英;任巧玲;;青少年抑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6年3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祚山;;大学生文化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2 王美萍;张文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10年08期

3 邱小艳;唐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求索;2011年02期

4 李传银,檀立,刘娅俐;大中专生孤独、抑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1期

5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徐海玲;;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7 甘雄;金鑫;;自尊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9岁儿童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9期

9 董开莎;;关于自我妨碍行为的研究综述[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丽华;王小平;;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小倩;;父母监控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刘文;谢珠斌;陈玲丽;边玉芳;;抑郁情绪患者的情绪认知与情绪启动特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海霞;谷传华;;大学生宽恕倾向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文霞;李彩娜;;青少年学业行为与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保护性因子作用探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吕娜;;大学生的自尊与心理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幼虹;郑希耕;郑伦;;从漂浮行为看学习记忆能力与抑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易红;冯正直;;望抑郁无望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徐青肖;侯玉波;;思维方式和大学生的自尊体验[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军;抑郁带来疾病[N];云南政协报;2002年

2 朱晓山(南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控制抑郁的十大步骤[N];深圳商报;2000年

3 徐文端;解除抑郁四招[N];大众卫生报;2002年

4 皮丕湘;远离抑郁有良方[N];大众卫生报;2002年

5 ;精神患了“感冒”“抑郁”如何排解[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何艳虹;别让抑郁网住心[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李明西;别让抑郁成“杀手”[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8 张丽娟;妈妈抑郁 孩子受害[N];大众卫生报;2002年

9 中医疑难病研究治疗中心体坛医院神经科主任 陈梦兰;“小心”失眠抑郁精神障碍症[N];浙江日报;2001年

10 袁勇贵;抑郁 无形的杀手[N];健康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晓波;自尊的本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剑锋;湖北省城乡居民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黎琳;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情绪健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丽娴;妒忌的内隐特性: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朱婷婷;青少年早期宽恕:特质观干预与宽恕干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恒豪;大学生精神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同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莲;学业不良初中生内隐攻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贾艳杰;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玮;三—五年级蒙古族小学儿童自尊、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关曦;中学生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路涛;军人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秋燕;大学生身体意象及其与抑郁、社交回避苦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9 林丽华;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林赞明;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9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59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